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7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qū)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qū)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fā)展發(fā)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高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huán)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qū),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 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范圍》) 前后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報出自己的方位,并按與亞洲的相鄰關系調整前后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qū)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qū)》,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qū)》,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③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④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土范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⑥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這個地理分區(qū)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么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qū)?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qū),所見到的地貌環(huán)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qū)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最全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qū)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xx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么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fā)源,流向哪里?(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qū):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 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 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 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yè)的影響。 4、 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 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yè)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fā)展邏輯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復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云港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農業(yè)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復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總數,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凈增加數之間的關系;理解由于人口過多所帶來的資源和環(huán)境等問題;了解亞洲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特點;了解亞洲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發(fā)展差異。通過分析各國產生經濟差異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亞洲人文地理環(huán)境的學習,初步掌握搜集各個國家資料的方法,通過交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亞洲人文環(huán)境,增強環(huán)境意識,懂得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亞洲的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以及文化特點 教學難點:亞洲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亞洲的地形有何特點? 2、地形如何制約河流的流向? 3、亞洲的氣候具有什么特征? 導入新課: 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下,亞洲的人們怎樣生活呢? 顯示亞洲不同地區(qū)民族服飾 根據第一節(jié)所學習的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特征猜一猜它們分別分布在亞洲的哪些區(qū)域? 服飾為單一薄裙———分布在亞洲南部、東南部的熱帶地區(qū); 服飾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陽輻射強烈的西亞地區(qū); 服飾為各式長袍—分布在氣溫年較差大內陸地區(qū)(上身袖管穿脫方便); 服飾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亞洲北部。 很顯然人文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深深地影響著人文環(huán)境。 人文環(huán)境常指人口、經濟、城市、建筑、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們來看一看亞洲的人口情況,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關人口的一些情況,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從哪些方面來了解人口狀況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關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計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區(qū)人口特別稠密? [讀圖]6.13“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圖6.14“xx年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提問]1、xx年世界總人口數是多少?(60.55億) 2、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總數是多少?(12.95億)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幾個?(10個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幾個?(6個)分別是哪些國家?(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活動] 1、按人口數多少,給各大洲排隊(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隊(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3、按1995----xx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平均為1.3%),計算xx年亞洲的凈增人口數和世界凈增人口數;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亞洲? [提示]xx年世界人口總數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凈增人口數(60.55億*1.3%=0.79億),所以xx年世界凈增人口0.79億,而亞洲xx年人口總數36.8億*1.4%=0.52億,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亞洲(0.52/0.79*100=66)。 [小結]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問]1、我們剛才用了哪些方法說明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長率) 2、我們還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嗎?(亞洲的人口密度) [討論] 分組討論亞洲的這些國家人口為什么這么多?(從氣候、地形、歷史、經濟角度分析) [討論]亞洲這么多人口對資源和環(huán)境會產生什么影響? [展示材料]人口擁擠、開墾山坡、水土流失、莊稼枯萎等。 [小結]人口過多會導致資源不夠用,從而又轉化為對環(huán)境產生很大的壓力,甚至對環(huán)境產生破壞作用,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人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又是資源的消費者,只有處理好這兩者的辨證關系,人類社會才會順利進步。(即要理解“兩只手”和“一只口”的關系) 閱讀材料“亞洲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 根據閱讀材料按因果關系填入框圖中 A、要求增產糧食 B、開墾坡地和干旱地帶 C、糧食產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惡性循環(huán)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怎樣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呢? 造成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根本問題是人口的過快增長,解決途徑包括控制人口增長和依靠科學技術等。 學生繪制良性循環(huán)圖 [活動] 以“亞洲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主席”的身份,組織小組討論對亞洲人口發(fā)展的建議,站在全球角度,體驗人口問題的緊迫性,并推選代表發(fā)言。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列舉一些簡單的文化現(xiàn)象。 2.讀圖6.17完成活動1。要求學生解釋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如何影響這些文化現(xiàn)象的。 (1)日本由于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設計。 (2)從亞洲地形圖中可以看出,也門位于丘陵地帶,所以也門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農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終年高溫多雨,為了防潮,他們的房屋是高腳屋。由于過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們的房屋很長,可達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區(qū)之一,終年濕熱,河網密布,所以這里的居民出門乘船,以捕魚為生。 (5)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qū)之一,為了御寒他們身著毛皮服裝,大面積的亞寒帶針葉林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終年的積雪使雪橇成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qū),終年炎熱干旱。由于氣溫很高,他們身著寬大的袍子,以便散熱。干旱的草場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牧人們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們身居帳篷。 板書設計: 一、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第六章 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知道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類產業(yè)的劃分。 教學重點: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學難點: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國去,那么,你這一周將做哪些準備? 學生回答 經濟發(fā)展差異 展示圖片: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在工業(yè)現(xiàn)代化、農業(yè)機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裝等方面的圖片。 這兩幅圖片有什么區(qū)別? 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 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國前經濟狀況的影視素材。 長期遭受殖民統(tǒng)治,獨立前經濟貧困,工業(yè)落后,基礎薄弱,這樣就給建國后經濟的發(fā)展帶來很大的困難。 這是影響經濟發(fā)展的什么條件呢? 歷史條件 播放新加坡、韓國、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影勢素材: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大力發(fā)展出口加工工業(yè),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尤其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這是影響經濟發(fā)展的什么條件呢? 社會條件。 播放波斯灣沿岸國家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影視素材:沙特阿拉伯熱帶沙漠國家,工農業(yè)生產不發(fā)達,卻成為亞洲較富裕的國家。 這是影響經濟發(fā)展的什么條件呢? 自然條件 展示某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有關材料 影響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結]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條件的影響的,各國要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并結合世界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大環(huán)境來確定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亞洲,少數國家是發(fā)達國家,如日本;而大多數國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即使同為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差異也很大 [活動] 將圖6.18亞洲部分國家xx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從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國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產值是尼泊爾的多少倍? 說一說亞洲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異。 看看中國在亞洲各國的經濟發(fā)展處于怎樣的水平? [學生小結]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的國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國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國、越南、尼泊爾; 2、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尼泊爾的154倍; 3、亞洲各個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異較大。較高的發(fā)達國家有很少,如日本;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差異也很大。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新加坡達到30170美元,尼泊爾僅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國在亞洲各國的經濟發(fā)展中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經濟發(fā)展還有困難。我們既不可因成績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還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們應立足現(xiàn)實、腳踏實地、因地制宜、縮短差距。作為中學生我們肩負著昌盛祖國的重任,一定要練就建設祖國的本領,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閱讀材料“三大類產業(yè)的劃分” 以日本為例,教給學生如何解讀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三大類產業(yè)構成圖 活動:完成P16活動2 顯示xx年亞洲五國國內生產總值三類產業(yè)構成(%) 討論觀察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與三類產業(yè)比例之間的關系怎樣? [小結]經濟落后的國家以第一產業(yè)為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比重逐漸較少?,F(xiàn)在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大多數第一產業(yè)的比重很小,第三產業(yè)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國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推進第二產業(yè),重視第一產業(yè),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努力發(fā)展經濟。 [總結]第二節(jié)主要講授了亞洲的人文環(huán)境,其特點為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樣的地域文化”,存在著巨大“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我們通過大量的圖表數據,分析了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使我們學會了運用資料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從地圖和數據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亞洲是絢麗多彩的,它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復雜的地形和氣候,有多樣的文化和民族,經濟發(fā)展?jié)摿薮?,前景廣闊。讓我們全亞洲人民攜起手來,共同把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建設得更加美好! 第七章 第一節(jié) 日本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濟發(fā)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貿易聯(lián)系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從日本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難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準備:課件《櫻花》 課件<日本>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于課前播放,營造氣氛。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發(fā)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為什么? 1、汽車 2、火車 3、飛機 4、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 四人一小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后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獤|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后重新顯示版面2,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 顯示“日本圖”,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 接著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fā)過,它被日本奉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 [讀圖7.5-7.7分析完成 1、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鹕侥芙o人類帶來災難,但是在火山非活動時間,能夠利用火山為人類造福嗎? 3、日本經常有地震發(fā)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人們采取很多辦法來預防地震,或者減小地震帶來的危害。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嗎?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減災方面的知識? 讓學生對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認識。 顯示日本和中國人口比較表學生分析 國家 人口數(億)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國 13 960萬 日本 1.27 37.7萬 ?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3萬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國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業(yè)銀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二、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關于日本工業(yè)部門,利用多媒體補充有關內容。橫濱港等待裝運出口的日本汽車圖。關于主要工業(yè)原料進口情況,可顯示“日本主要工業(yè)原料從國外進口所占百分比圖”和“日本主要工業(yè)原料來源示意圖”,教師簡要講解日本主要原料的進口國和地區(qū),為以后的世界地理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1.日本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么? 2、 日本經濟發(fā)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業(yè)部門? 3、 日本主要工業(yè)原料來自哪些國家(地區(qū))? 4、日本貿易對象是哪些?中日貿易情況怎樣 有利條件:(1)豐富的人力資源 (2)較高的科技水平 (3)島國的優(yōu)勢 不利條件:自然資源缺乏 探究題活動: 1、看看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綜合分析日本工業(yè)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濟帶來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課本24頁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yè)區(qū)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yè)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問:日本工業(yè)為什么分布在這里? 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容。 三、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tài)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日本茶道”圖片 顯示“日本工業(yè)區(qū)分布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業(yè)中心名稱,并思考回答日本工業(yè)分布在這里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借助于多媒體,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板書設計: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二、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東南亞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1、東南亞的范圍,聯(lián)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和農業(yè) 3、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4、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國際影星楊紫瓊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嗎?她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熱帶島國------馬來西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馬來西亞的位置。 (放映東南亞的地圖)。 [提問]:它大概位于中國的哪個方向? 跨過中國的南部邊界,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南亞。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于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位于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群島,由幾萬個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請同學們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總結]:指圖: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ºS—25ºN之間。地處熱帶,所以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熱帶雨林,成為當今的旅游勝地。我們常聽到的新馬泰地區(qū)就是指這里。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qū)可以發(fā)現(xiàn),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而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則可以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展示馬六甲海峽的圖片說明] 剛才我們數了數東南亞的主要國家,發(fā)現(xiàn)東南亞由十一個國家組成。這十一個國家是:老撾、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帝汶。特別值得一提是東帝汶這個國家,于xx年獨立。這十一個國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上。 [活動]:下面我來請同學回答分別在空白圖上填出位于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其中的越南,老撾,緬甸是與中國接壤,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其余都是臨海國和島嶼國。印度尼西亞,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其名印尼是海島的意思,有“萬島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二、熱帶氣候和農業(yè)生產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嗎?東南亞人是什么人種?他們的主食是什么嗎? [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和我們一樣主食是大米,這是什么原因呢? [活動內容]在這樣一種氣候條件下,還適合什么作物的生長? 因此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同學們在圖上找出哪些國家盛產椰子,哪些國家盛產橡膠和油棕,哪些國家盛產稻米和蕉麻。[圖片展示]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東南亞的自然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東南亞的人文景觀。 [課后練習]:1、 東南亞由很多海峽為什么只有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2、列舉出“東南亞之最”。 3、收集東南亞國家的風景資料 板書設計: 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東南亞的國家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東南亞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中國就與東南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國著名革命家陳毅在寫給緬甸朋友的詩中曾說到:”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共飲一江水”,這便是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因為中南半島上的許多河流的源頭都在中國。請同學們在地圖上將他們找出來。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在河流與河流之間,多是山脈和高原,用我們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島的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思考]:這樣的地形條件有怎樣的好處? 蘊藏豐富的水利資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中南半島上的國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動]: 為什么分布在這里?有怎樣的好處?有什么弊端? 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中國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下南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東南亞地區(qū)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僅如此,直到今天,許多中國華人華僑都在為東南亞國家的發(fā)展積極努力著,請同學們看一下閱讀材料。 華人、華僑集中地地區(qū) 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國家,分別占到該國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亞曾經發(fā)生反華暴力事件,對當地的華人華僑任意的屠殺,在國際上造成極壞的影響,使得他們紛紛撤回資金,重返祖國的懷抱。改革開放以后,華僑華人紛紛回國支援國家建設,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對東南亞的學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東南亞確實有許多的閃光點,吸引著全世界的人來到這里,特別是這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亞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同學們收集的一些關于東南亞美麗景觀的圖片。[多媒體展示] [課后練習]:1、收集關于東南亞國家的景觀資料,出一期《東南亞旅游景點介紹》小報 板書設計: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華人、華僑集中地地區(qū) 第七章 第三節(jié) 印度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數據、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fā)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yè)。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電影,并提問:該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們就學習我們的鄰邦——印度。 2.設問方式引入:《西游記》同學們都看過,唐僧要去西天取經,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印度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今天咱們也去取一回經。 講授新課: 1.課件展示:圖7.34“印度的地形”,明確印度的方位、鄰國,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課件展示P34的閱讀材料: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區(qū):北部為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課件展示:圖7.35“印度人口的增長”,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經超過多少億? ②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多少倍? ③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凈增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如何? 4.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印度總人口已經超過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數是越來越多。讀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 5.學生朗讀P36頁的一段文字資料,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說說你對印度未來人口趨勢的看法。 ②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壓力。 6.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①從文字資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由于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tǒng)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紀中葉,印度總人口將會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②課件展示:圖表7.1“印度部分資源、產品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xx年)”,從表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印度的資源總量和產品總量都相當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huán)境以及經濟的發(fā)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課件展示:圖6.10“亞洲的氣候”和圖7.38“孟買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其氣候特點是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印度大部分地區(qū)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孟買為例,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特別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為什么印度的降水會有旱季、雨季的差別呢? 9.課件展示:圖7.39“南亞1月風向”和圖7.40“南亞7月風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風向有何差別? ②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并填表。 10.學生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 課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風向:吹向:降水季節(jié) 6~9月:西南風:海洋—陸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東北風:陸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災: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 由于受季風(特別是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過于集中,且年際間變化極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災害頻繁。 11.課件展示:圖7.36“印度的洪災”和圖7.37“印度的旱災”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圖片。 從圖片可以看出,水旱災害給印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抵御災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還遠遠不能滿足抗災的需求,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板書設計: 印度 一、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二、水旱災害頻繁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印度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數據、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fā)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yè)。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對糧食的消費量極大。因此,印度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印度的糧食問題。 講授新課 1.提出問題,分組討論。 (1)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哪里? 2.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 由于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等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印度糧食不能自給,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F(xiàn)在,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要歸功于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學生朗讀P38閱讀材料“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使糧食供應狀況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 3.課件展示:圖7.41“印度水稻和小麥的分布”,圖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圖7.34“印度的地形”,將三幅圖進行對比,分析糧食作物的分布與降水量的地區(qū)分布、地形分布的對應關系。 4.小組討論,評價點撥。 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通過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yè)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學生朗讀P39閱讀材料,對比印度南北方在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同我國類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樣) 5.承接過渡:近代歷史上,印度有很長一段時期,處于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下,本國工業(yè)發(fā)展緩慢;獨立后,印度工業(yè)得以迅速的發(fā)展。 6.課件展示:表格“印度獨立前后工業(yè)部門與形成原因的比較表”,閱讀P39頁相關內容,思考比較項目,并完成表格。 7.課件展示:圖7.43“印度礦產資源、棉花、黃麻和工業(yè)的分布”,分析工業(yè)的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并完成表格。 工業(yè)部門:分布地區(qū):主要工業(yè)城市 鋼鐵工業(yè):煤、鐵產區(qū):加爾各答 棉紡織工業(yè):棉花產區(qū):孟買、班加羅爾、新德里 麻紡織工業(yè):黃麻產區(qū):加爾各答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規(guī)律:工業(yè)中心應接近原料產地。 8.學生閱讀P40活動第2題相關材料,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9.學生發(fā)言,教師引導。 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以下信念:發(fā)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雖然還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產業(yè)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電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fā)及出口、航天技術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說明了發(fā)展中國家是可以逐步趕上世界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可以騰飛。 [課堂小結] 印度與我國同是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印度的經濟發(fā)展中有許多可供我國借鑒的經驗。比如印度為解決糧食問題而進行的“綠色革命”,印度大力發(fā)展高新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思路等。 板書設計: 第七章 第四節(jié) 俄羅斯: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fā)達的航天航空工業(yè),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lián)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fā)展科技,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qū)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大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疑:你想了解有關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問題歸類,確定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qū)圖,并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說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教師:前面我們學氣候的時候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我們大家看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范圍是溫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說,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里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2.讀圖,找出俄羅斯主要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俄羅斯的什么方位?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qū)。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 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么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教師:同學們,以上我們介紹了俄羅斯的位置、范圍、地形、河流等自然概況。下面我們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氣候的知識,來分析俄境內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氣溫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溫降低,同一緯度地區(qū),大陸西部氣溫高,東部氣溫低。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guī)律? 同學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于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xiàn)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qū)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著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征。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征是: 活動:閱讀“地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進一步了解俄羅斯。 板書設計: 第七章 第四節(jié) 俄羅斯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fā)達的航天航空工業(yè),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lián)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fā)展科技,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qū)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們常用“地大物博”來說明一個國家面積廣大、資源豐富,中國歷來以地大物博著稱于世,但事實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遠遠超過中國,其自然資源也相當豐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大物博的國家。 講授新課: 課件:投影圖7.48俄羅斯礦產資源和工業(yè)分布圖。 教師提問1:讀圖分析,俄羅斯有哪些主要礦產資源? 同學回答: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 提問2:你能說出除以上礦產外,俄羅斯還有哪些資源儲量較為豐富嗎? 同學分組討論: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因此,森林資源豐富;俄羅斯境內河流較多,又有許多河流流經山區(qū),所以水資源、水能資源也較豐富。 活動1:讀圖7.48圖,找出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并填到地圖冊上。 教師:補充閱讀內容,增加感性理解。 俄羅斯是世界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煤炭資源的大部分分布在60N以北地區(qū),而采煤工業(yè)卻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區(qū)。庫茲巴斯煤田位于西伯利亞南部,年產量約1.5億噸,是俄羅斯最大的煤田。伯朝拉煤田位于北極圈附近的伯朝拉河流域,年產量約3000萬噸,是世界上最北的煤田。 俄羅斯的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年產量約5億多噸,居世界第一位。俄羅斯的主要采油區(qū)有西伯利亞油區(qū)、伏爾加—烏拉爾油區(qū)等。 西西伯利亞油區(qū)又稱“秋明油田”,位于西西伯利亞的中部和北部,油區(qū)面積170萬平方千米,探明儲量40億噸,年產原油超過3億噸,占全俄總產量一半以上,是俄羅斯第一大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年級 地理 下冊 第六 我們 生活 大洲 亞洲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9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