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觀正確處理學校諸種關系.ppt
《樹立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觀正確處理學校諸種關系.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樹立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觀正確處理學校諸種關系.ppt(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樹立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觀正確處理學校諸種關系,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科學家孟子曾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后來形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定論。今天,當我們把這個定論用在關于我國的教育界長期以來就存在著的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德育與智育,接受式與活動式的論爭中,我們是否可以問一聲,魚和熊掌真得不可兼得嗎?我給出的回答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德育與智育,接受式與探究式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非此即彼的、此長彼消的關系,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相互促進的、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的關系,即魚和熊掌能夠兼得。,一、德育與智育如影相隨,相得益彰,須夷不可分離在今天的會議上,我不想從純理論的角度去闡釋德育與智育和諧統(tǒng)一關系,我只想介紹在我國教育界享有盛譽的、在教育教學一線做出突出業(yè)績的兩位同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一位是北京市普通完中二十二中的孫維剛,他把入初一時大多數(shù)學生未達到區(qū)重點的40名學生,六年后,55%送進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97、5%送進了重點大學,100%送進了本科大學。他是怎樣認識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又是如何處理德育與智育的關系的呢?,他認為:德育是智育的基礎和歸宿。他強調,思想品德對一名學生來說,是第一位的,至關重要的。因此,德育在他的工作中居于首位,但抓德育決不是孤立的,抓德育更不能走形式,貴在抓出實效。他的想法中包含三層意思。1、德育是智育的基礎。(1)高水平的德育工作,使學生有明確的人生方向,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人生的目標愈遠大,為了祖國的美好,為了民族的強盛,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人類的進步,學習的動力就愈強大。,近些年來,人生價值取向,社會道德觀念的紛爭不休,給學校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影響,有的干部和老師,在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時,常常只從考上好高中,考上大學,來鞭策同學們??忌虾酶咧?,是為了考上大學??忌洗髮W又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又是為了什么?"到這里,不再往下說了。但學生是要往下想的?;蛘哂腥司驼f明了,掙錢多,工作環(huán)境舒適。我不贊成這樣“勸學”。一方面,努力學習是為了個人多掙錢,圖輕松,太渺小了;同時,這樣的動力也太脆弱了,社會上很多人沒文化也掙大錢。還有,從小就講就想著將來多掙錢圖輕省,不是好苗頭。,所以,高水平的德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才能為智育素質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可靠的動力。(2)保障良好的學習秩序和環(huán)境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1962年9月,他來到22中當了老師,一個月下來以后,他最大的體會是,如果讓他再回到中學時代,上課一定一句話也不說了,一定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遵守紀律,不妨礙別人聽講,不影響老師教課。其實,上中學時,他們班有不少這樣的同學,而他與同學是有差距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深深地佩服他們,佩服他們比自己道德高,能為別人著想。人人為別人著想,教室里安安靜靜,課堂教學的45分鐘,才能100%的利用,特別是自習課的45分鐘,才不會白白浪費,2、"德育是智育的歸宿"的含義。他的本意指,掌握了知識,增長了才干,將更多地為人民做貢獻。如果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做為何人民討價還價的資本,只顧自己,不管他人,更而甚之,為害社會,這時,智育再“成功”,也是毫無價值的。抓德育的實效,說到底就是要培養(yǎng)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秀人才。3、德育和智育,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是一個整體的兩個側面。它們互相制約,抓哪一項都要花去時間和精力。它們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知識長進,使人易于了解社會和確定人生方向;境界的高尚,修養(yǎng)的超凡,他的決心和毅力也將非凡。這樣,學習道路上的困難,就不會使他氣餒,同時,思想道德正派的人,他在學習上有真正的建樹時,才有益于社會進步,他自己也會有真正的幸福。,所以,兩個側面里,德育的權重是更大的,是決不可輕視的,在學歷教育階段,尤其是這樣。因此,從建班伊始,就和家長們達成共識,從學校到家庭,整個六年,都把實實在在的抓德育放在第一位,始終如一。一位家長在一家報紙上寫文章,說,孫老師開家長會,都是把同學們學習成績寫在后面小墨板上,把同學們品德表現(xiàn)寫在講臺的大黑板上,而且先講德育的情況,用一大半時間。還有一位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聽過我們班第一堂數(shù)學課,她后來在報上寫道,這堂課孫老師給這些12歲的孩子們留了這樣的“家庭作業(yè)”:1、回家后對爸爸媽媽說,從今天起,咱們家倒臟土的事,請你們不要管了,全歸我。2、回家后對爸爸媽媽說,今后,我吃飯用的碗筷,我自己刷。大事小事,我們第一看重的,是讓孩子們心靈上迸發(fā)出美麗的火花;以此,滌除思想上的污垢。,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魏書生,一年里要有一半的時間在外地講學,但他的學生在初二時參加初三的升學考試,居然可以名列盤錦市第一名。他認為:很多人平庸,原因在于沒有明確的高尚的人生目的,只是昏頭昏腦地活著,不知道追求什么。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低,原因也在于沒有明確、高尚的學習目的。今天為了應付家長學,明天為了應付教師學,過兩天為了對付考試學,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室里坐著,被老師逼著不得不學。要取得好成績,就應確立明確、高尚的學習目的(也有的說是學習動機)。,革命家李大釗曾經(jīng)說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活動以前,應該定定方向。比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那目的地的一天。”目的不明確的學生,如同沒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隨波逐流,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他認為:學生要樹立為祖國學習的理想。理想遠大的人,學習目的才高尚,學習動力才持久。理想遠大的人,活得才開朗、豁達、樂觀、有為,學生應從小樹立為祖國學習的遠大理想。他指出:近年來韓國的經(jīng)濟騰飛舉世矚目,而韓國人的愛國熱忱更令人驚嘆。沒有人強制,沒有官方約束,韓國人竟都以買國貨為榮,在韓國,盡管歐美產(chǎn)品比比皆是,但價格最高的都是本地產(chǎn)品,在韓國街上跑著的都是韓國車,甚至韓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仍然買韓國車,韓國人的這種愛國熱忱也和他們的學校教育密不可分。韓國的中小學生從小就受到身土不二的教育,吃本地飯最好,穿本地衣最好,用本地產(chǎn)品最好。在韓國的學校,不會唱國歌是一種恥辱。韓國國歌里有這樣一段歌詞:用我們的意志和精神,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把身心和忠誠獻給她,不管面對痛苦還是歡樂。它一字一句銘刻在每個韓國人、包括孩子們的心頭。新加坡要求學校:教導學生深諳國家生存的大道理。“讓他們學習如何在新加坡這塊土地上求生存。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親自為萊佛士女子中學新校舍主持開幕典禮,在講話中明確提出學生們應該:除了個人權利與期望之外,也須負起國家的義務和責任的,了解作為一個國家,新加坡即使蓬勃發(fā)展也會受到永恒的限制,并有它的脆弱性。這樣的教育使新加坡的孩子們經(jīng)常把個人利益統(tǒng)一起來考慮,自覺地維護國家的利益。僅以衛(wèi)生為例,孩子們不僅不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還自覺向大人們宣傳,新加坡成了最干凈的國家、路旁長凳都一塵不染。,一個有學習動力的人不一定是樹立了為祖國學習的理想的人,但樹立了為祖國學習的理想的人,一定是有強大學習動力的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二、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融合中謀求學校的發(fā)展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歷來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觀點與爭論。從傳統(tǒng)教育質量觀看來,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數(shù)。衡量一所學校辦得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升學率,當然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但是這種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與尺度的錯誤觀念,卻深深扎根于人們的頭腦之中,以至于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壓力,壓向學校,壓向教育界,使教育內部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泥潭而難以自拔。之所以導致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歷史的原因:我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幾千年來所形成并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基礎。中國封建王朝自隋唐以來就開始了以科舉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及儒家所倡導和推崇的人生價值取向——學而優(yōu)則仕,既讀書就是為了博取功名的成就觀和人生價值觀取向,對當代人的影響是相當深刻的,形成了我們今天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根源。,二是社會的原因: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雖然表現(xiàn)在學校中,但是根子還在社會,特別是在作為構成社會細胞的家庭中,因為子女的成長與出路,直接牽動著每一個家庭,因而家長的期待以及億萬個家庭所共同形成的社會輿論,匯成了對學校教育產(chǎn)生十分重大影響的社會力,因此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心理,強化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三是教育內部的原因: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已經(jīng)深深置根于民眾心理之中,加之各級各類的重點學校已經(jīng)形成,追求進入重點學校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因此,在教育內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一個學校把升學率搞上去了,就能“一俊遮百丑”,相反,一所學校的升學率幾年上不去,就會“一丑遮百俊”,具體到我們轉制學校,就會出現(xiàn)優(yōu)生外流,招生困難,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面臨危機。,四是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原因:一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特別是重點高中與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導致了慘烈的升學競爭;二是就業(yè)競爭的不斷加劇,使人們通過讀好大學、拿高學歷以利于在就業(yè)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的心理動因不斷強化;三是一考定前途、一考定終身的中高考考試模式,縱使多少人都深惡痛絕,但誰又能擺脫中高考指揮棒的魔力!不管你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只要你分數(shù)達不到,享受理想的教育資源的愿望只能是夢中黃粱!這條無形的升學率的鎖鏈,鎖住了學校、鎖住了教師、鎖住了學生,更鎖住了教育,致使我國的教育在雙基教學方面雖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但在決定一個民族發(fā)展?jié)摿臀磥砀偁幜Φ膭?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方面卻遠遠地被甩在了后面,長此以往,我們可能失去的不但但是健康的教育,失去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失去的可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正是由于應試教育存在著太多的弊端,因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教育界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順應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的要求和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潮流。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義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主動而充分的發(fā)展。其本質特征是:1、全體性。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的不是以升學為目的的淘汰教育,而是立足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基礎教育。---口號是:不放棄一個學生。2、主體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育者必須尊重學生的主人地位和主動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差異和尊嚴。---口號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3、全面性。有兩個基本涵義,一是指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既要保證他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fā)展,又允許他有重點地發(fā)展個性優(yōu)長;二是指對學生群體來說,既要保證他們全面和諧地共同發(fā)展,雙允許群體個體之間的發(fā)展存在相對的差異性。--口號是:讓學生全面發(fā)展。,4、發(fā)展性。一是指要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學生的心智能力,承認每個學生都有著無限的發(fā)展?jié)摿?,他們的能力都處于發(fā)展之中,發(fā)展的快慢和程度存在著差異性,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二是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和素養(yǎng)。上海在全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要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在上海一期課改的基礎上開始了二期課改的理念建構與實踐探索。二期課改的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五條課程理念、四條課程設計思路和七條改革要點和四條課程實施策略。我總結起來,上海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有四條:一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構建體現(xiàn)時代特點和上海特點的基礎性、拓展性和探究性課程體系;二是以德育為核心,強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三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和特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四是以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標志,加強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jù)對全球未來發(fā)展的展望,提出了21世紀人類將面臨信息技術、知識經(jīng)濟、素質教育三大課題,并對人的發(fā)展提出了四個學會的要求:即:學會學習、求知,學會工作、做事,學會合作、共處,學會生活、生存。,國家根據(jù)時代變革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在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和1996年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九五”規(guī)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素質教育。一面是來自傳統(tǒng)、社會和家長的希望學校提高升學率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關于推進素質教育的法規(guī)要求和社會發(fā)展大勢的要求。作為我們具體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基層學校,在這兩難之中,應如何應對?我們能否找到一條萬全之策,讓魚和熊掌能夠兼得呢?我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并非水火不相容。第一:從理論上講,教育本身就應該是素質教育。廣義的教育概念,泛指影響人們的知識、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各種活動(查自《教育大辭典》)社會主義中國的教育,自然應是培養(yǎng)、提高中國公民素質的教育,建國以來,我國教育方針的表述雖幾經(jīng)變更,其基本精神一直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fā)展的思想,堅持全面發(fā)展的方向。因此,只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就能夠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但是,由于教育的功能(如發(fā)展人的功能、社會功能、經(jīng)濟功能、文化功能和選擇功能)之間存在著不一致性,以及人們對教育功能的價值取向不同,導致教育方針在實施過程中的偏差。具體說來,有兩種行為模式偏離了教育方針。一是全面教育,重點發(fā)展。這種行為模式,在教育內容上注重全面,而在教育質量卻突出了“可檢測性”強的智育,使作為重點的智育成為學校工作的全面。因此,全面教育淪為形式或口號;,二是全面促進,全面提高。這種行為模式是對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高標準、高要求,用高消耗換取高質量,由于學生發(fā)展存在著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這種主觀設計的教育模式,實際上是無視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教育模式,在難于全面實現(xiàn)的情況下,教育內容的內部張力又向智育傾斜,最終導致了全面促進,畸形發(fā)展的客觀效果。因此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異化,是在貫徹全面發(fā)展教育方針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應試教育只要在追求智育的同時,能夠全面地對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培養(yǎng),我們就能夠走出應試教育的泥沼與誤區(qū)。第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因此,也要重視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因此也并不是不要升學率。從基礎教育的任務看,除了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后備力量外,還要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所以學校要提高升學率是順理成章的。問題的關鍵是通過什么途徑去獲得高的升學率,是搞應試教育還是搞素質教育??赡軙腥苏f,誰搞素質教育誰的升學率就下來,誰就倒霉。事實上這種認識是片面和錯誤的。例一:北京二十二中的孫維剛。例二:遼寧盤錦的魏書生。例三:江蘇的洋思中學例四:安達四中搞自學輔導教學。例五:沈陽鞍山一中搞主動發(fā)展的整體改革實驗,三年一個周期后,其升學率100%,1995年升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比例由1992年的46%上升到76%,無數(shù)實例說明,實施素質教育的全面性是符合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即使在升學考試上也是優(yōu)于應試教育的,第三:應試教育也蘊含著素質教育的因素。無論中國或國外,大學都是經(jīng)過考試錄取學生,尤其是重點大學、名牌大學,考試是入學的必經(jīng)途徑。比如哈佛大學,不但入學考,而且每個學期也是嚴格的考,而且每個學年都要通過考試淘汰1%的學生,4---5年就要淘汰將近二十分之一的學生,這比我國的應試教育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的大學、韓國的大學也莫不如此。為什么采取考試來選拔學生?這是因為考試雖然不是擇優(yōu)的唯一方式,但的確是最公正的方式。人們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能找到比考試更好的或曰更公平的選拔方式??荚囍贫蕊@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但人們又不得不承認,它仍然不失為一種弊端最少的方法。如果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xiàn)著司法的公正,同樣可以說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也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著升學資格的公正,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都不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制約。教育的方式未見得一受應試的導向,身處其中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就一定會大大降低。一個學生的應試的心理素質和智力資本難道不也是綜合素質的兩個重要的方面嗎?例一:體育比賽、音樂比賽、各種吉尼斯紀錄都是考試。例二:國家領導人也是通過應試制度考進大學的。(名牌大學),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德藩指出:我們對素質教育的廣泛實踐與反思的結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基礎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實質上使基礎教育反璞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A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相對穩(wěn)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fā)展、著眼于打基礎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成長奠定全面、堅實而穩(wěn)定的基礎。我認為這段比較精當?shù)仃U釋了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關系。,因此我個人認為:玉華中學面對著社會和家長的對升學率的高度關注,我們必須保證一流的升學率,否則學校就難以生存,而要保證高升學率,靠加班加點,師生苦教苦學也只能是權宜之計,撐了一時撐不了永遠。玉華中學要生存的更滋潤、更從容、更有品位,就必須求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用發(fā)展為生存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必須以素質教育的思想來統(tǒng)帥我們辦學的指導思想:1、樹立德智體美勞和諧發(fā)展的教育觀。我們僅有高的升學率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還要保證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保證學校德智體美勞和諧發(fā)展,而且還要保證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都能獲得正常、健全、和諧的發(fā)展,既使學生的腦力與體力、做人與做事、繼承與創(chuàng)新、學習與實踐和諧發(fā)展;也就是既要對學生的現(xiàn)實升學負責,還要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這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因為沒有高的升學率,就不會有更多的學生升入重點高中,就不會有更多的學生享受優(yōu)質教育;就沒能為家長和學生更好的服務,而僅有高的升學率,但沒有為學生沒有打下牢固的德育基礎和身體基礎,就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埋下隱患,有些還會是致命的隱患。(如馬加爵事件、清華學生潑熊事件、留美博士槍殺導師事件等),2、統(tǒng)一認識----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為了深化素質教育,二期課改提出了三種課程的理念。然而拓展型課程和探究性課程在三種課程中所在的比例還是相當有限的。上海市二期課改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6---9年級探究課所占總課時比例為5.3%,拓展課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科拓展課程所占總課時比例為20.7--22%,其中知識類占10.7---12%,技能類占10.0—11.3%;另一部分是社會實踐,每學年安排兩周,約占總課時比例為5%。因此探究課和拓展課程所占總課時比例為31%---32.3,不足總課時的三分之一;而完全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探究課和社會實踐課僅占到總課時比例的10%,因為拓展課基本上也是采取課堂教學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也就是說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貫穿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試想,90%的時間不搞素質教育,只靠10%的探究課和社會實踐課時間搞素質教育,那么素質教育能保證質量嗎?因此那種認為素質教育只能通過非教學活動才能實現(xiàn)、誰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認為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是和二期課改的精神本意相背道而馳的。第二、國家教學計劃所安排的課程本身已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以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了政治課,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安排了體育課,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安排了美術課和音樂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安排了勞技課,而且這些課所占課時為總課時的27.5%,是探究課和社會實踐課課時的將近3倍。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首先老老實實地把國家規(guī)定的各類課程上足、上好。那種扔掉課堂教學而去通過活動搞素質教育的做法是國家的課程計劃所不允許的,進而說是一種違法的行為。,3、素質教育的教學觀的核心觀點:第一:教學必須著力于為學生打好基礎,著眼發(fā)展。抓牢、抓好德智體美勞最基礎的東西。強調基礎不是應試教育的專利,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wěn)固的基礎。只有打好了基礎,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才會成有源之水,有根之木。第二:教學應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fā)展。在以往的教學中,對知識與技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對過程與方法也開始關注,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關注不夠。事實上,學生學不進去和在學習中感受到壓力的原因,常常是來自于學生自身,即他對學習的內容與過程缺乏興趣。我們也發(fā)現(xiàn),凡是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老師,教育質量就會不斷提高,凡是調動不起來學習興趣的老師,教育的效果就越來越差。例1:美國有一所創(chuàng)建于1917年的著名中學—道爾頓中學,它座落在美國紐約東89街,因其培養(yǎng)的學生全部上哈佛、耶魯?shù)仁澜缫涣鞔髮W,而被稱之為:“天才的搖籃,哈佛的熔爐”。他們總結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條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識,而是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例二:在武漢外國語學校高中部有一位物理老師何文浩,1996年他所教的學生有三分之一考進了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8年中,有37名學生在國家物理競賽中獲等第獎。有人問何文浩:“你教的學生成績那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絕招。”他說:要說絕招,就是因勢利導,首先讓學生有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這句話,誰都會說,但落實到行動上就有了難度。一個好老師應該研究學生的心理,懂得學生在想什么,都能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后,再讓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得很出色。這是因為教育過程中認知的發(fā)展始終伴隨著情感的調動和發(fā)展。沒有學生情感的投入,學生的情緒就不會進入最佳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學生的潛能就不會得到最好的開發(fā)。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并在你所教的學科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求知的樂趣和幸福的感受,還有思想與靈魂的陶冶與升華,第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是本次課程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fā)展的時代要求。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問題,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各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這樣的背景,課改要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1、教學信息顯示形式多元化,使學生的學習感官多多元化通過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集聲、文、圖、像于一體,具體、生動、形象地直接訴諸學生的多種感官,不但有利于學生情感、思維的和諧發(fā)展,而且使開發(fā)學生多元智能成為現(xiàn)實。2、創(chuàng)設課堂探究性學習情境多媒體的信息處理與圖像輸出功能,以生動的動態(tài)形象信息來揭示復雜的用語言難以描述的過程,深刻、細膩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聯(lián)系,在感覺與思維之間架起了橋梁,實現(xiàn)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辨別信息、處理加工信息,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極有幫助。3、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與視野每個教室都可以即時上網(wǎng)的優(yōu)越條件,不但使遠程學習成為現(xiàn)實,而且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浩瀚的信息資源,師生可以突破書本,突破課堂,走向現(xiàn)實,走向社會,走向更鮮活、更豐富的知識世界,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更高昂的學習的熱情、更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和更濃厚的學習興趣。第四:教學應致力于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三、接受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的關系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自然就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伯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fā)現(xiàn)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的焦點。我們必須統(tǒng)一這樣的教學認識: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中國的教育的優(yōu)勢在于基礎扎實,劣勢是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不足,其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重教輕學、以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學傳統(tǒng)所造成的。居老師上次講教學應致力于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他介紹的八種教學模式對我們的教學很有指導價值:象質疑、析疑、解疑、釋疑式;設計、活動、感悟式;情境、問題、探究式;設計、體驗、操作、探究式;自讀、質疑、探究、領悟式等。,---目的就是設法使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的成績上,更在學習的能力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應該講得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特別到了初三更不能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讓整個課堂在探討的氛圍中熱烈起來,讓學生在研究中興奮起來??赡苡械睦蠋熣f,學生教了多少遍都不會,他自己卻能學會?事實上學生有著巨大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著的自主學習的潛能。例一:01年9月《中國教育報》報導被江蘇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蘇省先進集體”的農(nóng)村學校---洋思中學的教學經(jīng)驗,自1983年開始進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改實驗。1990年以來,學校連續(xù)十年學生的畢業(yè)率、合格率均為100%,居全市之首,全校學生的每門功課成績都在90分以上。他們的做法是:每堂課老師只講4分鐘,其余時間全部讓學生自學;每堂課的作業(yè)當堂布置當堂完成,不,沒有課外作業(yè);學?;静淮嬖诤筮M生問題,全校學生的每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來都變好了。自1990年以來,學校連續(xù)10年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yè)率、合格率、升學率均為100%,居全市之首。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每門功課都是教師抽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習題。老師當堂布置作業(yè),當堂檢查,課后不留作業(yè)。先學后教的“教”,也不是教師去教,而是教師對學生做的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的由老師指導。語文課是學生自讀課文,自己分析課文,數(shù)學課由學生自學例題,自己做練習題;理化課變成了游戲課,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做實驗,也不需要老師講解和演示。,---當然這項改革也不能一轟而起,我們要通過《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潛能開發(fā)的研究》課題實驗,在三位名師居志良、奚根榮、周逢的領銜指導下,組成各個學科的實驗小組,取得經(jīng)驗后再逐步推廣。例二: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盧仲衡教授從60年代開始主持的自學輔導教學,至83年,已經(jīng)在全國二十五個省市有5000個實驗班,實驗取得了巨大成功。實驗教材被列為國家可通用教材。實驗成果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學業(yè)成績大幅度提高,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大量減少;二是自學能力大幅度提高;三是自學能力遷移到其它學科;四是各學科全面發(fā)展。并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以下優(yōu)勢:第一:減輕學生負擔。由于學生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閱讀課本和完成練習、作業(yè),因此減少了作業(yè)量,中等以上的學生可以有時間閱讀課外書,課外做提高的題。第二: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矛盾很難解決,一班學生有上中下之分,有的基礎好,有的基礎差,有的理解能力強,有的理解能力差,老師很難全面照顧,而自學輔導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動手、動腦,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速度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三:前面提到的美國的道爾頓中學認為: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們快樂地學習。他們提出一個具體的措施:每個孩子都要訂一個具體的學習計劃,把各種活動安排在時間表上,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檢查、督促學生按計劃去完成。他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關于安排時間,并能按計劃有效利用時間的人,將來就一定會是個成功者。,為什么提倡自學能夠解決差生問題呢?蘇霍姆林斯基闡釋了他的研究成果:差生和優(yōu)生的真正差距是在智力背景即知識面的差距。這是因為如果學生“學習背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貧乏,狹窄,那么,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極小的知識量也會力不勝任的”。他指出:“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只會在智力勞動存在片面性,學生只是一味進行背誦況下才產(chǎn)生?!币虼宿D變差生的基礎工作在于讓差生建立廣泛的智力背景,使差生獲取廣泛的課外知識。差生參加的活動越多,他的學習負擔也就越輕。蘇霍姆林斯基諄諄告誡我們:消滅負擔過重現(xiàn)象不能靠機械地縮減大綱規(guī)定的知識范圍,而要靠學生豐富那個襯托學習活動的智力生活背景。那種讓差生死啃書本,不求拓寬知識面的做法只能使差生永遠落后于學習集體。他指出:不能讓學生按教科書死背然后重述背熟的東西。”老師應教會差生學習,使他們有牢靠的學習技能。有了相應的學習技能,就會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從而為自我提高,建立廣泛的智力背景打下基礎。,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價值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新;衷心希望全校教師把教育作為自己摯愛的事業(yè),作為自己不懈求索的科學,作為自己不斷完善的藝術,在成就學生成功的事業(yè)中成就自己的教育成功!在成就品位卓然的啟秀實驗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成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樹立 現(xiàn)代科學 教育 正確處理 學校 關系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9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