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第六單元 第三課《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第六單元 第三課《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第六單元 第三課《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第六單元 第三課《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內容點析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流傳很廣的傳說故事,一般將此事作為大禹重要的英雄事跡之一進行講述。而教材選取本案例的目的是以人們耳熟能詳的傳說導入正文,以此來說明進入文明時代的人類已經由最初的恐懼自然,轉變到認識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上。這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 專題探究:述說黃河的故事 內容點析 1.圖6-9既勾勒出黃河的流經區(qū)域,又展示了流域內主要的早期人類和文化遺跡,它與文字內容結合,說明黃河流域不僅是中國早期文明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歷史上直到南宋以前的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通過示意圖,可讓學生體會黃河流域對中華文明發(fā)源與勃興的重要意義。 2.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口頭傳說和文物考古資料等,可知自人類社會誕生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黃河流域,并在這片沃土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教材從王朝的建立與更替、文化的發(fā)展、建筑的奇跡和城市的興起等方面列舉實例,說明黃河孕育博大深厚文明的歷程。 3.圖6-10選自宋代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畫卷?!肚迕魃虾訄D》以精致的工筆,描繪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時代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qū)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清明時節(jié)當地的自然風光。全圖分為三個段落,東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碼頭和熱鬧的市區(qū)街道。教材中選用的是第三部分,即反映市民生活的熱鬧街道場景,用以說明歷史上黃河流域城市的繁榮。 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專制國家。當時秦的都城在咸陽,即今天陜西咸陽市以東。它位于黃河的支流渭水北岸,水陸交通都很方便。秦始皇先后在渭水南北兩岸修建咸陽宮、阿房宮和上林苑等宮殿;此外,在打退匈奴,收復失地后,又在黃河流域附近設置郡縣,并從內地移民到這里戍守和墾荒;這些,都使黃河流域的環(huán)境狀況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此后,歷朝歷代對黃河流域也多是破壞性的開發(fā),曾經“翠柏蔭峰”“雜樹交蔭”的黃河流域漸漸失去往日的輝煌。 5.黃土高原植被主要經歷了三次大的破壞。第一次大破壞發(fā)生在秦、西漢時期,第二次發(fā)生在唐、宋時期,第三次大破壞發(fā)生在明、清時期。每一次都是屯墾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燒炭。黃土高原區(qū)重要的原始森林區(qū)完全消失,鄂爾多斯高原的草原沙化,失去森林植被的涵養(yǎng),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而與黃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6.自古以來,黃河下游河道就以遷徙頻繁著稱。從公元前602~1938年間,黃河平均三年出現兩次決口,大的改道26次,也就是說每百年左右有一次大的改道。圖6-12中所示的“禹河故道”是黃河的原始河道。由于黃河改道次數較多,教材選取了河道遷徙十分明顯的西漢、南宋、明清幾個歷史時期制成示意圖。通過不同顏色的比較,可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歷史上黃河河道的變遷過程,它同時與上面提到的黃土高原植被的破壞有密切聯系。 7.黃河流域成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是因為黃土地溫暖濕潤,草木繁茂,土地肥沃,利于耕種。但是,黃土地土質疏松,天旱時質地堅硬,遇到雨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抗蝕能力降低,因此植被一旦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圖6-13呈現出一幅失去植被保護,而被流水切割成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面貌。 8.黃河斷流是黃河發(fā)展史上面臨的一個新問題。綜觀黃河斷流的原因,雖然是自然與人為因素疊加所致,但其中人為因素是最主要的。人口劇增、開發(fā)不當、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水資源缺乏統(tǒng)一管理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黃河斷流。圖6-14是根據黃河水文監(jiān)測站河南利津站的數據繪制的從1972年黃河第一次出現斷流,到1997年黃河斷流天數最長的26年來斷流統(tǒng)計圖。從圖中不難看出黃河斷流已經愈演愈烈。 活動目的 本節(jié)主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探討有很多方式,如何選擇一個最佳的視點,讓學生在懂得相關道理后,能夠從探究活動中深刻體會這種復雜的關系呢?為此,活動以學生熟悉的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為例,通過黃河文明的演進與黃河流域環(huán)境的變遷兩條線索,展示了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變遷之間的關系。 材料先從黃河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和它的現狀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黃河流域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但是為什么人們還把它稱為母親河?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呢?又是如何成為今天的這種狀況呢? 接下來,材料按照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依次描述了自古以來黃河流域的環(huán)境狀況和文明成就,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古以來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密切關系。而伴隨著文明的進步,黃河流域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現在,黃河流域各方面的發(fā)展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在較為完整的敘述之后,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之后有所感悟,有所行動。即讓學生通過最為熟悉的母親河的變遷入手,意識到人類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學會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并積極行動起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發(fā)展。 實施建議 導入建議 建議一:復習導入 根據七年級上冊學過的《如畫的梯田》,教師可展示梯田景觀圖片,提出問題:“人們?yōu)槭裁炊假澴u哈尼人的梯田呢?”(因為它體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然后進一步指出:“哈尼人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探尋出了一種面對自然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和態(tài)度。這正是哈尼族梯田文化蘊涵的精神實質:感激自然、順應自然、善待自然。本課我們將專門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由此導入新課。 建議二:提問導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中華歷史五千年》的主題歌:“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聽完后引導學生回憶八年級“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相關內容,然后提問學生:“早期人類文明大都發(fā)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如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能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然之間怎樣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課前準備:雖然學生們對黃河的變遷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具體的演變歷史,大部分學生尚不熟悉。因此,建議教師提前收集與黃河歷史及其環(huán)境變遷有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紀錄片,如黃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主要的傳說故事、著名的城市和藝術發(fā)展等。教師也可布置學生提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黃河的故事,在課上與其他同學分享。 由于本探究活動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結合相關的史地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建議教師先讓學生把握活動材料的內容,知道本節(jié)課要開展的活動及目的。接下來,教師與學生一起,結合文字內容,分析、理解相關示意圖、統(tǒng)計圖和插圖表達的意思。最后,師生共同探討、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 1.對文明的發(fā)祥與勃興之地的教學建議 首先,可展示黃河流域早期人類文明遺跡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文明發(fā)祥地的認識。 除了課本所說的黃河文明的結晶之外,還可讓學生舉出其他文明的例子,進一步加深對文明的勃興之地的認識。 2.對植被的消褪與文明的演進的教學建議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引導他們討論:“黃河流域的植被為什么會消褪?” 然后,結合圖6-12、圖6-13和相關的投影片資料,讓學生了解歷史上黃河河道的變遷情況和黃土高原植被經歷的三次大破壞。 最后,教師可請學生對黃河流域植被消褪的原因進行歸納,使其認識到:人為因素是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改善黃河流域的環(huán)境呢?”由此轉入下一目。 3.對讓黃河不再哭泣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直接提出以下問題。 ○ 黃河為什么會斷流?斷流帶來了哪些后果?(鼓勵學生根據收集的材料回答,并讓學生認識到人為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 現在有哪些保護黃河的活動?你有沒有積極行動起來? 最后,師生一起討論教材給出的思考題。 【活動答案】 ○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圖片,以及教師的補充和自己的了解進行回答?;卮饡r主要圍繞黃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展開。 ○ 主要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政府或個人在黃河流域發(fā)展方面的所作所為進行評價。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會比較復雜,教師應從全局把握,對學生的討論給予指導。至于保護計劃的制訂,不要求全面、系統(tǒng),只要能抓住重點即可。 ○ 這是一篇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小論文,牽涉到的東西比較多,教師應給出一定的建議,如讓學生選擇黃河變遷中的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不要涉及太多內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 2019-2020年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第六單元 第三課回顧歷史 關注社會 走向未來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歷史 社會 第六 單元 第三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2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