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歷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歷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歷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歷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北師大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本課共包括三個子目:照相與電影的出現(xiàn);剪發(fā)辮、改稱呼;服飾的變化。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照相和電影在中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 2.了解民國初年剪發(fā)辮、改稱呼的基本史實,并試分析其原因。 3.了解清末初人們服飾的變化,嘗試通過服飾的變化來了解社會的變化。 4.分析“為什么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生活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培養(yǎng)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觀看圖片和影像資料,加深對清末民初社會生活變化的了解。 2.課后搜集老照片、舊服飾等,建立班級展覽角,以形成對百年來中國社會習俗變遷的直觀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學習中,逐步認識到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世界文化的交流必然會引起人類生活的變化,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性。 2.旗袍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裝之一,今天在世界服飾界占有重要地位,說明人類對美好的事物能夠形成共識。 【學習重點】本課的內容為《社會生活的變遷》,因此知道清末民初社會生活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 【學習難點】剪發(fā)辮、改稱呼的原因對于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來說,是一個難點。服飾的變化是社會生活變化的一個反映,因此,嘗試通過服飾的變化來了解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是本節(jié)課的又一個難點。 【學習方法】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采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 【教輔工具】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設計思路】 新課程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因學設教的學習理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本著這一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我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運用屏幕展示圖片以及播放電影片斷,感受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變遷,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共同探究本節(jié)課的有關問題,使學生對清末民初的社會生活變化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以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為此我設計了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流程: 【流程設計】 情境導入――探究新知――思維提升――總結收獲 ――知識運用――課外延伸 【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設置了這樣的問題:當你走在街上,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人們都穿著什么款式的服裝?學生回答后,展示中山裝的圖片,問:這種款式的服裝在上個世紀曾經很流行,你知道它的名稱和來歷嗎?由此導入新課。(板書: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 因為在導課環(huán)節(jié)中,提到了服飾,所以就先學習服飾的變化。(板書:一、服飾的變化。)在這一目的學習中,首先展示各種服裝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小級討論如下的問題: 1、你能說出圖片中各種服裝的名稱嗎? 2、圖片中的服裝都反映了什么時代? 3、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裝是哪種? 學生討論后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 服飾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有強烈的時代特征。說明男子西服、中山裝的流行,同時說明女士服裝也有很大發(fā)展,高領服裝開始流行, 展示圖片:女士高領服裝,指出現(xiàn)代中式旗袍就是由高領服裝發(fā)展來的。 旗袍是按人體的曲線設計的,顯得身型窈窕,氣質高雅,沿用了西式服裝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習俗,結合了中國人穿著習慣和傳統(tǒng)服裝的式樣,它同中山裝一起,在國際上被視為最具中國氣派的服裝。 展示問題,學生討論,以突破難點: 服飾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學生回答后小結: 服飾的變化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的,清末民初人們服飾的變化,說明我們國家當時已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文化,并融入到我們的民族中。 清末民初,人們的服飾發(fā)生變化的同時,發(fā)式也發(fā)生了變化,進入下一目的學習。(板書:二、發(fā)式) 展示各朝代人物發(fā)式及現(xiàn)代人物發(fā)式(男子)的圖片,學生觀看后,點擊問題:中國男子的長發(fā)是什么時候剪掉的? 學生回答后,說明: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頒布剪發(fā)令,要求留有辮子的男子在20日內一律剪辮,否則以違法論處。 點擊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要頒布剪發(fā)令? 2.剪發(fā)都是自愿的嗎?為什么? 3.你對剪發(fā)辮是怎樣看的? 剪發(fā)辮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運用屏幕為學生展示一組材料及圖片,學生結合材料小組討論,然后回答。在此基礎上,小結: 說明剪辮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 下一子目的學習是稱呼的變化,我采用了倒序方式導入:提問: 在學校里,同學之間見面是怎樣稱呼的?見到校長、主任、老師是怎樣稱呼的?在某個機關里,比如見到了局長、科長又是怎樣稱呼? 學生回答后,播放影像資料:關于老爺?shù)姆Q呼。 然后點擊問題: 這樣的稱呼反映了人與人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不平等 應不應該改?——應該。由此引出改稱呼。(板書:三、稱呼) 所以孫中山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政府官員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改稱“先生”或“君”,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稱呼也是與時代同步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變化。 播放電影片斷:同志的稱呼,讓學生感受稱呼的時代性。 教師設問:如果人們要留住過去,做永遠的紀念,一般會通過什么手段來完成呢?——照相。照相捕捉的是靜態(tài)的畫面,那么捕捉動態(tài)畫面的是什么?——電影。(板書:四、照相、電影的出現(xiàn)) 簡要說明照相術的傳入與發(fā)展,展示一組圖片:使學生直觀感受照相的發(fā)展演變。概括照相的傳入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 然后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54頁最后一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屏幕展示) 1.電影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哪年傳入我國的? 2.電影最早在我國的哪個城市放映?被稱為什么? 3.我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叫什么?誰主演的? 學生回答后,播放摩登時代,感受無聲電影。說明電影由無聲到有聲的發(fā)展。 隨著電影的傳入,我國電影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也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電影明星,你喜歡哪位明星,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三環(huán)節(jié):思維提升 小組討論:為什么在這一時期人們的生活會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后,小結: 三個方面: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世界文化的交流,其中,西方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了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中國社會順應了時代的進步。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收獲 指導學生小結學習收獲,師點撥:清末民初,中國社會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政治上的變革也引起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 第五環(huán)節(jié):知識運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四組習題,運用屏幕展示,以搶答的形式每組選一個題目,選派一名代表回答,可以向組員求援。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外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搜集家中的老照片,配以文字說明照片上的故事,在班級建立一個展覽角,展示你的作品,看誰搜集得多,誰的故事最生動。 結束語: 同學們,歷史就象一條小溪,承載著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記載著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愿我們每一位同學為歷史的小溪畫上精美的一筆,使我們的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服飾的變化 二、發(fā)式 三、稱呼 四、照相、電影的出現(xiàn)-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社會生活的變遷 2019-2020年八年級歷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歷史 社會生活 變遷 教學 設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32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