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自然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qū)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區(qū)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guān)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guān)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培育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啟發(fā)式 教具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課時 1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及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區(qū)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引入] 問題搶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高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板書] (課題) [新課導入]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zhuǎn)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huán)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qū),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應從哪里入手來認識一個大洲或地區(qū)呢? [情景提問]比如,我想去某一個同學家拜訪,可不認識,你能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嗎? [歸納、確認]在這里,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我描述──1.你家門牌號碼多少?2.你家周圍有什么明顯的地物標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實,認識一個大洲,也和認識別人的家庭一樣,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 [副板書]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轉(zhuǎn)]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實這和描述同學家的住址也是一樣的:亞洲所在的街區(qū)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亞洲的的門牌號碼就是其經(jīng)緯度;亞洲的鄰居就是他周邊的大洲和大洋。 [活動]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副板書] ① 最北:81N;最南:113′S; ② 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 、6.3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啟發(fā)引導] 1.計算 a. 跨緯度數(shù)(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 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 跨經(jīng)度數(shù)(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 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板書]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4400萬平方千米) [活動] 1.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范圍》) 前后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jù)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報出自己的方位,并按與亞洲的相鄰關(guān)系調(diào)整前后左右的距離。 2.圖6.2《亞洲的范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qū)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qū)》,結(jié)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qū)》,回答問題: ① 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③ 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④ 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lǐng)土范圍 ⑤ 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⑥ 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這個地理分區(qū)還包括哪些國家 [承轉(zhuǎn)]老師去家訪,在確認了同學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進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況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幾間房,院里有幾口井,門前有幾棵樹──這叫自然情況;而家里有幾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如何──這叫人文情況。 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學習也通常也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副板書]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說說地形和河流)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jù)什么來分層設(shè)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 結(jié)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jīng)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qū)?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jīng)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學可“結(jié)伴而行”)請沿途記錄所經(jīng)國家、地形區(qū),所見到的地貌環(huán)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組織:活動中各小組要選出書記員紀錄所經(jīng)地區(qū)的特征。)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jīng)地區(qū)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最全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qū)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視教室空間情況而定,也可分別在講臺前一字排開,但說明一組表示的是東西方向,另一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00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提問]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jīng)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jù)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fā)源,流向哪里?(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書] 二、地形復雜,山河壯闊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qū):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動]學生指圖回答亞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書] 3.主要河流 太平洋── 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 [全課小結(jié)]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漸弱──結(jié)束課。 [板書]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 二、地形復雜,山河壯闊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qū):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六章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年級 地理 下冊 第六 第二 自然環(huán)境 教案 新版 新人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34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