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7《風箏》導學案 魯教版五四制 (I).doc
《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7《風箏》導學案 魯教版五四制 (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7《風箏》導學案 魯教版五四制 (I).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7《風箏》導學案 魯教版五四制 (I) 【導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聯(lián)系語境探究疑難句子。 【導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導學難點】 聯(lián)系語境探究疑難句子。 【課時】3課時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當冬天的寒氣尚未褪盡,我們偶然抬頭,看到天空飄飛著一兩只風箏時,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同學們想知道魯迅先生的感受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風箏》。 二、檢查預習 1.完成配套練習第一題。 2.識記字詞。 三、展示目標: 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及寫作背景 2、熟悉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 整體把握,合作探究: 1. 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理清課文結構,給課文分段(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并寫出段意 第一部分(1-2)由北京的春天引出對故鄉(xiāng)春天的描寫 第二部分(3-11)敘述風箏事件(虐殺風箏夢—醒悟懊悔—補過不得) 第三部分(12)由景襯情,由故鄉(xiāng)的春天回到北京現(xiàn)實的冬天,照應開頭。 3. 記敘的順序有三種,本文是哪一種? 4.請找出本文的感情線索? 驚呼跳躍 驚惶絕望 精神虐殺 忘卻 笑柄 可鄙 憤怒 補過 沉重 悲哀 五、當堂練習 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預習指向】 讀課文找出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檢查預習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三、展示目標 1、再讀課文,體會親情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為什么看到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我”“驚異”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 因為我看到北京竟然在肅殺的嚴冬放起了原本屬于春天的風箏,所以驚異。想起小時候“精神虐殺”的一幕,而且永遠無法補過,所以悲哀.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么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 3、第三.四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么感情? 4、“我”和弟弟對于放風箏的觀點是否一致? 弟弟 “我” 平時對風箏的態(tài)度 “我”發(fā)現(xiàn)弟弟偷做風箏時 結果 五、探究質疑: 1、“我”的驕傲是否維持下去呢?當“我”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2、文中“對于”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么?作者在文中 是什么樣的 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六、當堂鞏固: 完成配套練習第2、3題。 【預習指向】: 找出文章生動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分析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檢查預習 找出文章生動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分析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相關的句子有:(1)他沒有風箏,就眼巴巴“呆看”著人家的風箏在空中飄游而“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2)他時而為人家的風箏突然跌落下來而“驚呼”;他時而又為人家的風箏因“纏繞解開”而“高興得跳躍……”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憐的。放風箏,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動活動,本是大有好處的,可是因為兄長不允許,只能呆看人家的風箏,他“驚呼”“跳躍”,天真活潑的兒童天性躍然紙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致生動,越能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guī)的控訴力量。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三、展示目標 1、再讀課文,結合時代背景加深理解 2、抓住重點句子,結合背景理解課文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我”是否想過辦法去擺脫這種“悲哀”的境地呢?效果如何? 魯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責,并且努力想辦法去彌補自己的錯誤: 辦法一:送他風箏,一同放風箏——“他和我一樣,早已有胡子了” 失敗 辦法二:“討他的寬恕”—— “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2、待到弟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輕松反而覺得“沉重”? 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3、“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北磉_了作者一種怎樣的心情? 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4、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五、探究質疑: 文章最后一句應如何理解?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 以為有什么錯,現(xiàn)在虐殺者有了覺悟,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六、賞析與拓展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感悟到了什么? 1、感受到了沖突、誤解中的真情;理解了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學習作者的自省精神;感受了傳統(tǒng)舊思想觀念 對人的毒害等。 2、明確了人間處處有真情,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扼殺兒童自由活潑精神是極端錯誤的,作者敢于正自己缺點,徹底肅清封建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的毒害,追求自由光明的新生活。 【預習指向】 熟讀《羚羊木雕》,了解作者及作品,識記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反思】 小學教育資料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 5 頁 共 5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風箏 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7風箏導學案 魯教版五四制 I 2019 六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二 單元 導學案 魯教版 五四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6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