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單元檢測(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青州模擬)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老子主張以“一”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知( ) A.他們主張恢復原有統(tǒng)治秩序 B.孔子主張維護天子的權威 C.中國的大一統(tǒng)思想由來已久 D.他們都探索世界本原為道 解析:選C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以“一”為本等字眼體現(xiàn)的是大一統(tǒng)思想,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思想,也就說明了中國的大一統(tǒng)思想的確由來已久,C項符合題意的,正確;A、B兩項僅僅適合孔子,所以不符合題意,排除;探索世界本原為道僅僅適合老子,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2.在我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對“率獸食人”的暴政、強調“民為貴”的民本主義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級觀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這種共生意味著:儒家思想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是一種思想體系中相互呼應、彼此補充的兩種特質。其特定價值內涵根源于( ) A.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 B.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思想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經(jīng)濟基礎 解析:選D 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經(jīng)濟的反映,儒家思想的這種特定價值內涵根源于當時的自然經(jīng)濟,即根源于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經(jīng)濟基礎,D項符合題意;禮樂制度是等級制度,并不包括民本主義,A項不符合題意;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思想屬于儒家思想的發(fā)展,B項不符合題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屬于政治方面的內容,C項不符合題意。 3.“這一派別對宇宙論、認識論或者個人倫理道德不感興趣,這些謀略家只專注于對無序的狀態(tài)提出政治解決的辦法,推薦積累權力的技巧?!币韵掠^點中與該派別的思想主張一致的是( ) A.厲行賞罰 崇尚法治 B.獎勵耕戰(zhàn) 與民休息 C.仁者愛人 尊君愛民 D.崇尚賢能 厲行節(jié)儉 解析:選A 結合題干信息“對無序的狀態(tài)提出政治解決的辦法”可知該派別主張國家的大一統(tǒng),結合“推薦積累權力的技巧”可知該派別主張加強君主和中央的權力,據(jù)此可知該派別為法家學派,故A項正確。 4.《漢書循吏傳》記載了太守黃霸的事跡,(宣帝)下詔稱頌曰:“潁川太守霸,宣布詔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吏民向于教化,興于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漢宣帝旨在( ) A.利用道德教化來匡正民心 B.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 C.確立以德為先的選官制度 D.樹立廉潔官員的典范 解析:選A 從材料“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吏民向于教化,興于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中可以分析出,漢宣帝通過道德來教化百姓,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君權神授,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選官制度的變化,故C項錯誤;樹立官員典范的目的是匡正民心,故D項錯誤。 5.唐朝法律規(guī)定:“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疏義》又說:“父為子天,有隱無犯。如有違失,理須諫諍,起敬起孝,無令陷罪;若有忘情棄禮而故告者,絞。”對此解讀準確的是( ) A.顯示了百姓溫順敦厚的個性 B.法家思想滲透到法律中 C.強調以孝治天下的核心價值 D.傳統(tǒng)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解析:選C 根據(jù)材料“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父為子天,有隱無犯”“若有忘情棄禮而故告者,絞”等信息可知,唐朝法律規(guī)定告發(fā)祖父母、父母犯罪的會受到極刑,主張應以孝治天下,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與百姓的個性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儒家倫理道德滲透到法律中,而不是法家思想滲透到法律中,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唐朝法律規(guī)定告發(fā)祖父母、父母犯罪的會受到極刑,這不是法制具有理性精神的體現(xiàn),故D項錯誤。 6.《西游記》中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請的賓客是“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材料反映了當時( ) A.魔幻小說創(chuàng)作已經(jīng)興起 B.佛道兩家屈從于儒家 C.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認可 D.三教呈現(xiàn)交融的狀態(tài) 解析:選D 根據(jù)材料可知,蟠桃會宴請的有佛道各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跡象,故D項正確;材料的側重點在蟠桃會宴請的賓朋,故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佛道兩家與儒家的關系,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 7.北宋儒學大師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把“陽變陰合”這個根本矛盾作為引起事物發(fā)展的原因,在萬物變化發(fā)展中使用了陰陽、動靜、剛柔、始終、生死、善惡等一系列用語。據(jù)此,對《太極圖說》評述正確的是( ) A.屬于唯物主義哲學 B.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學重建任務 解析:選C 材料信息“把‘陽變陰合’這個根本矛盾作為引起事物發(fā)展的原因”,說明《太極圖說》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色彩,但并不能認定它屬于唯物主義哲學,畢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東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義元素,故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萬物的發(fā)展變化,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故排除B項;《太極圖說》中“陰陽、動靜、剛柔、始終、生死、善惡”等一系列對立統(tǒng)一的用語,體現(xiàn)了道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始終”“生死”“善惡”等用語則說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故C項正確;心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完成,故D項排除。 8.(2019西寧模擬)有學者如此評論理學的某一觀點:“一個人也許能夠天馬行空、細致入微地漫談孝道,但是,只有他具體的行動,才能真正展現(xiàn)他對于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迸c該觀點相契合的是( ) A.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B.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知致則意無所欺,而可誠矣;意誠則心無所放,而可正矣 解析:選C 由“只有他具體的行動,才能真正展現(xiàn)他對于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選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皆不符合題意,排除。 9.(2019揚州模擬)南宋思想家陳亮曾言:“為士者恥言文章行義,而曰盡心知性;居官者恥言政事書判,而曰學道愛人,相蒙相欺,以盡廢天下之實,則亦終于百事不理而已?!弊髡吲u的是( ) A.道學空談心性無益于世 B.士人恥于修養(yǎng)世風日下 C.陽明心學盡廢天下之實 D.官者以實踐理學為風尚 解析:選A “……而曰盡心知性……而曰學道愛人……以盡廢天下之實,則亦終于百事不理而已”說明作者講究務實的學風,反對道學空談心性無益于世,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道德低下風氣,故B項錯誤;王陽明是明朝時期,故C項錯誤;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 10.清初,顏元等人認為“秦之所以獲罪于萬世,私而已矣”,主張“復封建”。將地方官員改為世官,并給予充分的政治權力,以期“外有強兵,中朝自然顧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當時( ) A.主張分封制的觀念復蘇 B.土地私有影響地方政治 C.社會動蕩國家陷入分裂 D.出現(xiàn)反專制的進步思想 解析:選D 材料信息是,顏元等人認為秦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君主專制,主張恢復分封制,給予地方自主權,對君主形成制約,這是當時反專制思想的反映,故D項正確;主張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君主專制,故A項不是材料的主旨,錯誤;材料和土地私有無關,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史實。 11.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有言:“兩淮歲課百余萬,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縛之,急使之,一無乎所顧,今天下安得歲增民間百余萬粟,輸九邊以為兵食者乎?”這反映出顧炎武( ) A.萌發(fā)民本思想 B.主張經(jīng)世致用 C.提倡輕徭薄賦 D.倡導“工商皆本” 解析:選D 顧炎武強調商稅在國家財政和國防中的重要性,提出應重新審視商業(yè)的重要地位,故D項正確。 12.孟子曾說,君王有重大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復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改立君王。黃宗羲認為,設立學校,不是為了養(yǎng)士,更不是為了科舉,要使學校成為輿論、議政的場所。由此看出二者都( ) A.顛覆了儒家君臣關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樸素的民主色彩 D.認為民權絕對高于君權 解析:選C 根據(jù)材料“君王有重大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復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改立君王”“要使學校成為輿論、議政的場所”,得出二者都具有樸素的民主色彩,故C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社會控制指社會組織利用社會規(guī)范對其成員的社會行為實施約束的過程。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控制思想以儒家學說為核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董仲舒的社會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論基礎之上的系統(tǒng)化思考,這一理論基礎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為社會控制的理想目標,以教而后善的人性論、天人感應的宇宙觀為社會控制的理論前提和基礎。 ——韓進軍、劉永艷《論董仲舒社會控制思想 體系的理論基礎》 材料二 朱熹認為,只有在思想意識及封建綱常倫理上家族、宗族、國家、社會同構,才能保證國家對鄉(xiāng)村的統(tǒng)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維護封建綱常的價值形態(tài)獲得更多更廣泛的認同。 ——摘編自李禹階《朱熹的家族禮儀論與鄉(xiāng)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 在一個排斥農(nóng)民享有受教育權利的社會里,紳士社會掌握著知識和文化霸權,教化、倫理、法規(guī)、祭祀、宗族等一切社會責任與權力為一體,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的實際權威……在全國范圍內構造了一個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tài)網(wǎng)絡。國家所必須的思想意識——包括國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過這個網(wǎng)絡突破了千差萬別的地域性習俗與文化,滲透到那些看似封閉的鄉(xiāng)村角落的。 ——摘編自楊陽《王權的圖騰化》 (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的社會控制思想的核心內容和目標。(6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朱熹為實現(xiàn)材料二中的構想提出的主張。比較材料一、二,說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會控制方面的側重點。(8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觀點。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控制思想的認識。(11分)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信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為社會控制的理想目標,以教而后善的人性論、天人感應的宇宙觀為社會控制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并結合所學歸納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材料中朱熹認為保證國家對鄉(xiāng)村的統(tǒng)治形式及有效秩序就必須實現(xiàn)在思想意識及封建綱常倫理上家族、宗族、國家、社會同構,與此觀點相對應的思想,就是三綱五常的倫理標準,以及“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第二小問,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內容可知,董仲舒?zhèn)戎赜趪曳秶鷥鹊拇笠唤y(tǒng),而朱熹側重于對鄉(xiāng)村的統(tǒng)治,由此可以分析出二者不同的側重點,一個在于國家的意識層面,一個在于鄉(xiāng)村宗族倫理。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三中內容可知,紳士社會掌握著知識和文化霸權,而農(nóng)民被排斥在外,國家思想意識的傳達需要通過鄉(xiāng)紳來實現(xiàn)。第二小問,應該從這一現(xiàn)象的實質和意義角度進行分析,認識到儒家思想在這一過程中的位置以及對社會、國家的影響即可。 答案:(1)核心內容:天人感應,獨尊儒術。目標: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 (2)主張:三綱五常即天理;存天理,滅人欲。側重:前者側重國家意識層面;后者側重鄉(xiāng)村宗族倫理。 (3)觀點:紳士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的權威,成為國家意識傳播到鄉(xiāng)村的媒介。認識:傳統(tǒng)社會控制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諧;根本宗旨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14.入世是指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認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種良好的人文素質。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血緣、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構成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下成長起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shù)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 ——劉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現(xiàn)代價值》 解讀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強調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觀點,如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出了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學者關心現(xiàn)實、關心民生、愛國憂民的政治情懷。(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對儒家入世精神給予解釋和表明態(tài)度。論述要結合階段發(fā)展的特征,以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行為進行說明,如孔子主張“仁”的思想在當時不受重視,但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積極周游列國,宣揚其思想;后世漢代的董仲舒、宋明時期的理學家都秉承了這一精神,積極地面對現(xiàn)實社會,積極入世,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即可。 答案: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 論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張“克己復禮”,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等級制度;在人際關系上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寬恕與和諧,體現(xiàn)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會變革、積極入世、力圖改造社會的政治主張,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繼承了這一精神。 總結,儒家文化的這種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追求。-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單元 檢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主流 思想 演變 解析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9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