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教學反思 教科版 上完《放大鏡》一課后開始準備下一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課文中有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這一觀察內容,備課時已感覺到今年的天氣比較寒冷,而且已了解到這幾天還會有低溫出現,雖然剛剛進入春天,有些樹木和草兒開始發(fā)牙,也有一些常青的植物,但昆蟲家族還沒有真正出現。除了螞蟻之外,蝴蝶、蚜蟲等還不能進行觀察。因此我想,不管是昆蟲還是非昆蟲,這節(jié)課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能力和體會放大鏡等觀察工具的作用,所以我準備布置學生帶上放大鏡、紙和筆,一起來到學校的草坪里,開展這節(jié)課的觀察活動----觀察小動物或小植物。然而到了上課的時候,天公不作美,還下起了雨,于是只好改變上課的計劃,還好我們學校的科學器材室有許多昆蟲的標本,課前我把這二十多種(40多個)昆蟲標本都放在了實驗桌上,為的是激發(fā)興趣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不同種類的昆蟲。現在由于天公的原因不能到室外去觀察,正好讓這些標本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 首先我安排學生觀察昆蟲的某一局部,如蝴蝶的觸角和翅膀、蟋蟀的足和蒼蠅的足,然后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圖像畫下來,并說說觀察到了什么,在讓學生養(yǎng)成了正確的觀察習慣和對昆蟲的奇特身體構造產生興趣后,我又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目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寫好觀察報告,最后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昆蟲去觀察并寫下貫徹報告。在剩下的課堂時間中學生的興致都很高,有許多學生都寫出了可行的觀察報告。摘下一些學生的報告:觀察蜻蜓,蜻蜓的觸角很短,彎曲成90度(可能是標本凝結在琥珀中的原因),它的胸前有三對足,尾部是紅色的,翅膀邊緣也是紅色的,中間是一格一格的網狀,眼睛很大,小巧玲瓏的嘴上還有一層絨毛;觀察蟑螂,蟑螂的眼睛不大,它的觸角很長,有許多一行一行的條痕,有六只腳,腳上都有刺,它的翅膀是金黃色的,上面有許多網狀一樣的東西;我觀察的是一種害蟲,名為荔蝽,它身披桔黃色盔甲,觸角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有三節(jié),足較短,足上有絨毛和刺鉤,翅膀是透明的,還分布著很多細絨一樣的東西。學生的觀察報告寫得還比較粗淺,但足以看出學生觀察的認真程度和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功效。我覺得雖然我沒有按書本的要求去執(zhí)教,但因地制宜的教學方式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指導學生自己學會探究。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2教學反思 教科版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昆蟲的細微之處,來發(fā)現一些昆蟲的奇特結構?! ? 一、精心準備觀察材料,實現觀察的有效性 要想順利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關鍵是要有一定數量的昆蟲標本,而且種類要多,蜻蜓、蒼蠅、蜜蜂、螞蟻、蝴蝶、蝗蟲等,而我在教學中遇大的最大障礙就是這個標本材料的缺乏。在準備材料時,我知道實驗室的櫥柜里有一些干制昆蟲標本,要為每個小組提供一盒,但數量不夠。又因盒裝標本只能從上方觀察,難以觀察到昆蟲的腹部細節(jié)之處,使觀察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因為季節(jié)因素,現在也沒有什么活體昆蟲可供制作標本觀察。也曾想到將后面單元調到前面來上。就在猶豫之際,我在實驗室的櫥柜里偶然發(fā)現了一大箱精致的、透明的有機玻璃昆蟲標本,為我教學解決了燃眉之急。我從中挑選出蜻蜓、蒼蠅、蜜蜂、天牛等十六種不同的昆蟲。在開展觀察活動時,我先給十四個組,每組提供一種昆蟲觀察,然后再組間交換,達到每組至少觀察三種不同的昆蟲,孩子們可以從六個面去觀察昆蟲細微之處的奇特結構。孩子們感到新奇有趣,實現了觀察的有效性?! ? 二、調整指導方法,細化觀察記錄 在觀察前,我結合多媒體課件、文字等資料,先向學生介紹某些昆蟲的復眼、足、觸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部位,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觀察活動中能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觀察,而不是隨意的,漫無目標的,避免觀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級時對昆蟲的觀察。觀察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通過比較,才能對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要讓學生將放大鏡下的發(fā)現記錄下來,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畫圖記錄,這樣才能體現放大鏡觀察的效果,使學生印象深刻。我在第一個班上課時,只要求學生從昆蟲的眼、觸角、足、翅等去觀察,沒有強調如何記錄,孩子們只圖新奇,不做記錄,結果到匯報時,發(fā)言質量不高。當我發(fā)現這個問題后,在第二個班指導時,我調整了指導方法,改進了板書設計,采用填表式: 昆蟲名 眼 觸角 足 翅 我的發(fā)現 用放大鏡觀察并記錄(文字或畫圖) 并要求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記錄完一種再交換另一種,使觀察過程細化落實?! ? 三、補充相關信息,拓展學生視野 在匯報環(huán)節(jié),當學生說道:“我發(fā)現蒼蠅的眼鼓鼓的,上面有一些小洞洞”。我及時補充:這樣的眼叫“復眼”,馬上播放課件——蠅的復眼,并補充關于復眼的資料:昆蟲的眼睛分單眼和復眼,復眼在頭部上方的兩側。在放大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復眼由許多小眼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蟲其復眼中的小眼的數日不同,例如有一種螞蟻的工蟻只有1個小眼;蝴蝶有1. 2萬一1. 7萬個小眼;蜻蜓則有1萬一28萬個小眼; 家蠅有4千個小眼。小眼的構造很精巧,它有一個如凸透鏡一樣的集光裝置,叫角膜鏡,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鏡,下面連著圓錐形的晶體,在這些集光器下面連接著視覺神經。當孩子匯報昆蟲的觸角后,我馬上用課件補充關于昆蟲觸角的資料:昆蟲的頭部都有一對觸角,昆蟲的觸角像“天線”,能感觸物體,嗅到氣味,還能平衡身體。不同種類的昆蟲,“天線”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蟋蟀、蝗蟲的觸角呈絲狀; 蝴蝶的觸角是棒狀;雄蛾的觸角是羽毛狀;天牛的觸角是鞭狀。昆蟲的觸角就像電視機上的天線,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擺動,以接受來自不同方位的氣味。孩子們看了,聽了,覺得十分驚奇。使學生對這個內容有更感性的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在課外完成對一種昆蟲生活習性的觀察報告。 總體感覺,此課因為觀察材料準備充分,指導細節(jié)觀察到位,適時播放課件,學生學得十分投入,從而實現了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教學反思 教科版 2019 2020 六年級 科學 下冊 放大鏡 昆蟲 世界 教學 反思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552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