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四單元 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與理論成果 3.14.40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件.ppt
《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四單元 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與理論成果 3.14.40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四單元 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與理論成果 3.14.40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件.ppt(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一 地主階級向西方的學習 師夷長技 的主張1 開眼看世界 地主階級抵抗派 1 原因 主要原因 鴉片戰(zhàn)爭后 清王朝面臨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和民族危機 直接原因 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 西方堅船利炮的刺激 主觀原因 地主階級的有識之士 向西方學習 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 2 代表人物 林則徐 編譯 四洲志 各國律例 等資料 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編撰出 海國圖志 闡述了 的思想 師夷長技以 制夷 3 核心主張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4 作用 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 對當時的 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2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地主階級洋務派 1 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 中國面臨著 的形勢 清政府內(nèi)部分裂 出現(xiàn)了洋務派 2 代表 中央以 地方以曾國藩 左宗棠等為代表 思想解放 內(nèi)憂外患 奕 李鴻章 3 主張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即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時主張采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師夷長技以自強 4 實踐 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 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 籌劃建設近代海軍 5 評價 邁出了中國 歷程的第一步 但未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 近代化 二 維新變法思想1 早期維新思想 1 背景 洋務運動的開展和中國 的產(chǎn)生 2 代表 王韜 鄭觀應等 3 主要主張 經(jīng)濟上 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 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 文化上 興辦學校 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資本主義 政治上 主張革新 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 局限 因為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 它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也沒有付諸實踐 2 康梁維新思想 1 背景 政治上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 民族危機嚴重 經(jīng)濟上 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 思想上 早期維新思想 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2 代表 孔子改制考 3 實踐 戊戌變法 4 影響 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起了 的作用 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思想啟蒙 特別提醒1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的實質(zhì)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的思想 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 其實質(zhì)是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達到強化封建制度 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 2 正確認識 中體西用 思想 1 積極性 中體西用 的思想繼承了魏源的 師夷長技以制夷 主張 并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使之更趨系統(tǒng)化 綱領化 2 局限性 把西學的 用 嫁接到中學的 體 上嚴重削弱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3 維新派與洋務派的比較二者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但主張明顯不同 前者維護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 主張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后者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實行君主立憲制 改革教育制度 鼓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向西方學什么 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4 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系 1 聯(lián)系 康梁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都是代表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都是愛國和進步的 2 區(qū)別 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和付諸行動 而康梁維新思想不僅提供了具體的改革方案 使變法思想形成較完整的理論 且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 發(fā)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 5 西學東漸可歸納為 一 二 三 三 通史鏈接 19世紀末中國的政治 經(jīng)濟和思想 要語必背 1 林則徐 魏源是近代中國 開眼看世界 的先驅(qū) 魏源提出了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思想 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2 洋務派提出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并把 師夷長技 的思想付諸實踐 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3 早期維新派認識到向西方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 器物層次 必須上升到經(jīng)濟 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 早期維新思想沒有上升為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 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4 維新派提出實行君主立憲 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等主張 反映出中國人對西方認識進一步加深 由學習技術層面過渡到制度和經(jīng)濟層面 5 維新變法思想否定君主專制 強調(diào)變法圖存 促進人民覺醒 形成中國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要點一 中體西用 思想 史料探究 史料一上海格致書院課士題表 史料二今欲強中國 存中學 則不得不講西學 然不先以中學固其根柢 端其識趣 則強者為亂首 弱者為人奴 其禍更烈于不通西學者矣 中學為內(nèi)學 西學為外學 中學治身心 西學應世事 不必盡索之于經(jīng)文 而必無悖于經(jīng)義 張之洞 勸學篇 探究 1 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該表述內(nèi)容的傳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哪里 2 依據(jù)史料二指出 張之洞對 中學 與 西學 是如何看待的 目的是什么 信息解讀 史料一中課士的類別有自然科學類 體現(xiàn)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近代化特點 史料二表明張之洞主張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而不在根本上變革封建制度 提示 1 表述 或謂綱常政教 中國自有常經(jīng) 惟兵商二途 宜集思以廣益 體現(xiàn) 堅持綱常政教 2 看法 中學為立國之本 西學為應對現(xiàn)實變化的權宜手段 目的 實現(xiàn)國家富強 從政治角度看 指維護封建制度 從文化的角度看 指固守傳統(tǒng)文化 歸納拓展 1 中體西用 思想的特點 1 中體西用 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立國之本 西方的近代文化是鞏固根本的切實手段 2 中體西用 是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達到強化封建制度 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 2 多種史學范式評價洋務派 中體西用 的主張 1 從文明史范式看 中體西用 的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 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對西方文明既欣賞又抗拒的矛盾心理 但它畢竟承認了中學之不足 西學之所長 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 傳統(tǒng)人 開始向 現(xiàn)代人 轉(zhuǎn)變 2 從現(xiàn)代化史范式看 它沖擊了 重農(nóng)抑商 的陳腐觀念 對中國的工業(yè)現(xiàn)代化 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 教育和外交現(xiàn)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3 從整體史范式看 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舊制度 舊思想的沖擊 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nèi)擴展的具體表現(xiàn) 4 從階級斗爭史 革命史 范式看 洋務派的 中體西用 主張是出于地主階級的本能 最終目的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 要點二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 史料探究 史料一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 皆以立憲開國會之故 國會者 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 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 以國會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總之 人主尊為神圣 不受責任 而政府代之 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 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 合為一體 國安得不強 立行憲法 大開國會 以庶政與國民共之 行三權鼎立之制 則中國之治強 可計日待也 康有為 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史料二為了在王權承認的 合法性 范圍內(nèi)偷運西學之果 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 奉天承運 圣人之作 的傳統(tǒng)象征系統(tǒng)內(nèi)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 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jīng)據(jù)典 旁征博引 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 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許紀霖 陳達凱主編 中國現(xiàn)代化史 史料三布衣改制 事大駭人 故不如與之先王 既不驚人 自可避禍 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 探究 1 史料一中康有為在 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設想 2 據(jù)史料二 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 中體 中偷運西學的 移花接木 方法 給皇帝講 必當變法 的道理 這反映了維新思想突出特點是什么 3 據(jù)史料三 康有為借用孔子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讀 史料一體現(xiàn)了康有為主張向西方學習 變革中國的政治制度 處劃線信息表明康有為推崇的政體是三權分立式的君主立憲制 史料二體現(xiàn)了康有為思想既宣揚維新變法 仿西方改制 又沒有擺脫封建思想束縛的特點 史料的開頭和結尾一般是統(tǒng)領性或總結性的語句 往往是史料的核心 本段史料的解讀可用此法 處劃線信息表明康有為思想的特點是借助封建傳統(tǒng)文化 宣傳維新變法理論 史料三 既不驚人 自可避禍 反映了當時封建頑固勢力強大 借助 先王 是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 提示 1 開國會 制定憲法 實行三權分立 君主立憲 2 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結合 3 減少變法的阻力 真題典例 2015 全國卷 T40 節(jié)選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歷史中 儒學一直在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唐代韓愈以周公 孔子的繼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 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 認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jīng)斷絕 他在 原道 中說 吾所謂道也 非向 先前 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 舜以是傳之禹 禹以是傳之湯 湯以是傳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傳之孔子 孔子傳之孟軻 軻之死 不得其傳焉 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并發(fā)揚 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 新儒學 的先河 摘編自卞孝萱等 韓愈評傳 材料二19世紀末 康有為撰寫 新學偽經(jīng)考 孔子改制考 二書 認為漢代以來儒者奉為經(jīng)典的 周禮 左傳 等書 是漢代學者為王莽篡漢而偽造的 影響惡劣 導致 中國之民 遂二千年被 遭受 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張回歸孔子所編定的 詩經(jīng) 禮記 等原典 理解真正的儒學精神 在他看來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 春秋 便是孔子為 改制 而創(chuàng)作的 他甚至用西學來解釋 春秋 認為 春秋公羊傳 中的 三世 說為 始于據(jù)亂 世 立君主 中于升平 世 為立憲 君民共主 終至太平 世 為民主 摘編自張海鵬等編 中國近代史 1 根據(jù)材料一 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韓愈 康有為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 2 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孔子與儒學 解析 第 1 問 從理論來源看 他們都主張回歸孔子孟子所編定原典 從中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zhì) 都認為后人的附會 杜撰之說導致儒學傳統(tǒng)的斷絕 從目的看 他們的認識都是為現(xiàn)實服務 韓愈是為了復興儒學 康有為是為變法制造理論依據(jù) 第 2 問 對待孔子與儒學的態(tài)度 應該歷史的 辯證的看待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答案 1 回歸原典 回歸孔孟 否定后人的附會 杜撰之說 主張?zhí)綄と鍖W的精神實質(zhì) 借助儒學為現(xiàn)實服務 2 應歷史地看待孔子與儒學 不應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將真實的孔子與神圣化的孔子區(qū)別開來 借鑒其精華 摒棄其糟粕 歸納拓展 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 特點 1 中西融合 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 如康有為的 新學偽經(jīng)考 和 孔子改制考 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 2 由理論到實踐 把維新思想轉(zhuǎn)變?yōu)榫S新變法活動 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發(fā)生 3 救亡圖存 體現(xiàn)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 成因 1 客觀原因 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薄弱 資產(chǎn)階級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傳資產(chǎn)階級主張 否定封建倫理道德 阻力很大 而且必然會失敗 2 主觀原因 康有為作為民族資產(chǎn)階級上層的代表 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其思想認識是有局限性的 幻想 中西結合 1 2017 天津高考 T4 1821 1850年 清代史籍著述出現(xiàn)重大變化 由??惫偶D(zhuǎn)向研究本朝掌故 尋求經(jīng)世之道 隨著邊患加劇 著意邊疆地理研究 伴隨西方殖民者東來 重視研究外國史地 譯介西方書刊 這種變化主要反映了人們 A 關注社會現(xiàn)實及世界形勢B 改變了傳統(tǒng)治史方法C 轉(zhuǎn)向?qū)Ρ境吔返匮芯緿 掙脫了文字獄的枷鎖 解析 從材料 由校勘古籍轉(zhuǎn)向研究本朝掌故 尋求經(jīng)世之道 隨著邊患加劇 著意邊疆地理研究 可知清代史籍著述開始注重研究本朝歷史 針對社會危機 研究社會現(xiàn)實問題 從材料 伴隨西方殖民者東來 重視研究外國史地 譯介西方書刊 可知清代史籍也開始關注世界了 故A項正確 答案 A 2 2017 海南高考 T9 清末舉行的一次科舉特科考試 論題為 大戴禮 即漢代戴德所編輯整理的 禮記 保 保其身體 傅 傅其德義 師 導之教訓 與近世各國學校體育 德育 智育同義論 要求論證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同義 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體制已經(jīng)確立B 中體西用治國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舉倡導回歸國學D 西方教育思想成為主流 解析 材料 論證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同義 旨在堅持中國傳統(tǒng)教育為本 同時借鑒利用西方教育 反映出中體西用治國理念的推行 故B項正確 答案 B 3 2016 全國卷 T28 甲午戰(zhàn)后 梁啟超提出 詩界革命 曾賦詩 泱泱哉我中華 物產(chǎn)腴沃甲大地 天府雄國言非夸 君不見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 況乃堂矞吾中華 這反映出 詩界革命 A 倡導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動了白話文運動C 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D 成為改良思潮的開端 解析 梁啟超是維新派 倡導民主革命的思想 不是梁啟超的主張 A不正確 白話文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時候推行的 主要是胡適 陳獨秀 魯迅等推動的 并不是梁啟超 B不符合史實 改良思想的開端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代表是早期的維新派王韜和鄭觀應 不是在甲午戰(zhàn)后 也不是梁啟超 所以D錯誤 甲午戰(zhàn)后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梁啟超的 詩界革命 正是救亡圖存的需要 所以C正確 答案 C 4 2016 全國卷 T29 1903年 張之洞等擬 奏定學堂章程 其中規(guī)定禁止使用 團體 膨脹 舞臺 影響 組織 運動 報告 觀念 等新名詞 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B 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C 反對向西方學習D 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 解析 解答關鍵是張之洞的階級屬性 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 1903年不會出現(xiàn)抵制維新思想和傳播 時間不符合 排除A 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只是表象 并不是根本目的 B不符合題意 張之洞屬于洋務派 主張在不改變中國政治制度和倫理道德的前提下 學習西方的技術 并不反對學習西方 排除C 張之洞是地主階級代表 禁止使用外來新詞 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 故D正確 答案 D 5 2015 全國卷 T29 康有為在 新學偽經(jīng)考 中認為 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古文經(jīng)實系偽造 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nèi) 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 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 A 揭露歷史真相B 引介西方理論C 倡導變法維新D 顛覆孔孟學說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康有為寫作 新學偽經(jīng)考 的目的 新學偽經(jīng)考 倡導變法維新 對于統(tǒng)治階級是致命打擊 因此才會遭到清政府禁毀 故A項錯誤 C項正確 康有為把西方民主思想與儒家經(jīng)史相融合 托古改制 利用孔子學說宣傳變法 主要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 故B D兩項錯誤 答案 C 6 2014 全國卷 T29 1898年 梁啟超等聯(lián)合百余舉人上書 請廢八股取士之制 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 聞啟超等此舉 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謠言 幾被毆擊 這一事件的發(fā)生表明 A 廢八股斷送讀書人政治前途B 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C 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極為保守D 新舊學之間矛盾不可調(diào)和 解析 據(jù)材料信息可知 當時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志士提出了廢除八股取士的主張 但這一主張遭到了近萬名舉人的強烈反對 說明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故選B項 A項只是表面現(xiàn)象 不是本質(zhì)問題 C項表述有誤 事實上知識分子才是政治運動中最活躍的群體 D項表述有誤 答案 B 7 2017 全國卷 T29 1904年 湖南 四川 江蘇 廣東 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 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shù)的78 直隸亦有172人 山西 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qū)僅有351人 影響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B 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C 清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發(fā)生變化D 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 解析 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省留日學生人數(shù)較多 而這些地區(qū)正是近代被迫開放較早 舊的政治思想等因素沖擊比較早的 其他內(nèi)地省份通商口岸 新式企業(yè)等較少 舊的觀念影響較大 所以留日學生也少 故A正確 此時革命運動主要集中在兩廣地區(qū) 到武昌起義時 中心才轉(zhuǎn)移到長江流域 留日學生的多寡與革命運動的漲落未形成對應關系 故B錯誤 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鼓勵國人到日本留學 留學政策沒有發(fā)生變化 故C錯誤 長江流域是英國的勢力范圍 日本在華的勢力范圍在福建 但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其他省份留學生也多 故D錯誤 答案 A 8 2017 全國卷 T41 閱讀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國接觸的西洋 除了強大的武力 尚有別具一格的政治組織 經(jīng)濟力量 高度文化 一旦彼此短兵相接 中國的藩籬為之突破 立國基礎為之震撼 面對這 曠古未有的變局 中國 應付的困難就從此開始了 但前途放大光明 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這個大變化上 摘編自呂思勉 中國通史 等 圍繞材料 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 自擬論題 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 要求 明確寫出論題 闡述須史論結合 解析 圍繞著 曠古未有的變局 這一關鍵詞 可知本題是要考查中國近代化的艱難歷程 材料呈現(xiàn)從 近代中國接觸的西洋 到 應付的困難就從此開始了 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化的全過程 可以從政治 經(jīng)濟 思想 文化各個角度選取自己熟悉的史實來全面論述 注意標題要圍繞 中國近代化 來擬定 論述的史實要典型有利于突出主題 例如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以及新文化運動等史實 注意史論結合 最后還應當有小結和回扣 答案 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四單元 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與理論成果 3.14.40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件 2019 高考 歷史 復習 第十四 單元 現(xiàn)代 中國 思想解放 潮流 理論 成果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567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