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doc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成立、蘇聯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斯大林模式 把握 新經濟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討論 列寧為什么決定實施新經濟政策?怎樣評價這個政策?蘇聯是怎樣成立的?蘇聯怎樣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迅速變成先進的工業(yè)國? 分層解疑知識遷移 怎樣從年代上區(qū)分“沙俄”、“蘇俄”、“蘇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評價這種體制的利與弊? 情感態(tài)度價 值 觀 唯物史觀 列寧提出和推行的新經濟政策使蘇俄恢復了被戰(zhàn)爭破壞的國民經濟,指明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向?!八勾罅帜J健备叨燃械恼谓洕w制既保證了蘇聯國防、工業(yè)的強大,也為蘇聯社會以后的發(fā)展埋下了許多隱患 人文素養(yǎng) 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具有開創(chuàng)性、艱巨性、曲折性、復雜性,它不僅對蘇聯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影響了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應當實事求是地總結其成就與失誤 教學重點:新經濟政策、蘇聯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評價斯大林模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 1、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三年國內戰(zhàn)爭時期,在經濟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蘇維埃政權實行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2、這一政策的實施結果如何? 在極端艱苦的三年國內戰(zhàn)爭中,有效地集中全國人力物力,最終戰(zhàn)勝了敵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的不滿,破壞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生產下降,社會不穩(wěn)定。 3、放映《列寧同農民交談》圖片,指出: 它描繪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在一間簡樸的辦公室里接見從外省步行來訪的農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領袖和普通農民之間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關系。列寧是為了謀求勞苦大眾的解放而領導革命斗爭的。革命勝利前主要通過政治上、軍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勝利了,怎樣進行經濟建設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于是,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了新的探索。請大家打開課本,根據屏幕上的導讀提綱閱讀全文,作好讀書標記。 課件演示導讀提綱(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1、列寧為什么決定實施新經濟政策?怎樣評價這個政策? 2、蘇聯是怎樣成立的?怎樣從年代上區(qū)分“沙俄”、“蘇俄”、“蘇聯”?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評價這種體制的利與弊?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列寧曾說:“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闭埬銚嘶卮鹣铝袉栴}: A、“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列寧說這話時,蘇俄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國內戰(zhàn)爭已經結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集中全國人力物力戰(zhàn)勝敵人的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對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滿。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盡量調動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 C、針對這種形勢,列寧做出了怎樣的探索? 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1927年,國家經濟恢復到了世界大戰(zhàn)前的水平。 2、運用課件組織學生完成填圖練習:蘇聯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時的4個加盟共和國在地圖上什么位置?后來共有幾個加盟共和國? 1922年;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聯邦;15。 3、怎樣從年代上區(qū)分“沙俄”、“蘇俄”、“蘇聯”?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簡稱“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22年底蘇聯成立前的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疤K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到1991年解體,如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蘇聯怎樣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迅速變成先進的工業(yè)國? 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放棄新經濟政策,轉而進行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集中力量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迅速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2、蘇聯的工業(yè)化與英國的工業(yè)化相比,有哪些顯著的不同點? 項目 時間 開始時的重點部門 社會制度 經濟體制 資金來源 英國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 輕工業(yè)(棉紡織) 資本主義 自由競爭 殖民掠奪、舉借外債 蘇聯 1928年 到1937年 重工業(yè) 社會主義 高度集中的計劃建設 運用行政手段高積累多投資 教師指出:蘇聯的工業(yè)化速度很快,具有后來居上的顯著特征。其工業(yè)總產值迅速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國民生產總值平均計算到個人,仍然落后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對遲緩,民眾的不滿情緒就很容易被敵對勢力所利用。 3、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蹦阍鯓永斫膺@句話? A、“蘇聯的辦法”指什么?(農業(yè)集體化運動中的強迫性措施) B、這些辦法在客觀上產生了哪些弊端?(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4、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A、“列寧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經濟政策取代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俄國國情決定的。它是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典范。列寧的這一創(chuàng)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煥發(fā)著強大的生命力。) B、“后來蘇聯的模式”也被稱為什么?(斯大林模式) C、這個模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 D、這個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當時蘇聯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領導國家的權力需要集中起來,才能有效對付外部的挑戰(zhàn)。同時由于當時蘇聯的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比較容易產生個人崇拜,導致個人專斷。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給了我們什么教訓? ① 在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同時,也要兼顧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發(fā)展; ② 發(fā)展經濟要尊重市場規(guī)律,既抓產值和產量,也抓產品品種創(chuàng)新和產品質量提高; ③ 要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必須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不能從農民手中拿走太多東西; ④ 大力保護環(huán)境和資源,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注重經濟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個人專斷,切實加強民主與法制。 練習鞏固 1、完成第10頁“練一練選擇題”:最初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不包括( D ) A、俄羅斯聯邦 B、外高加索聯邦 C、烏克蘭 D、愛沙尼亞 2、列出與1、2兩課內容有關的大事年表: 時間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 1921 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 1922年底 蘇聯成立 1928 開始執(zhí)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36 蘇聯通過新憲法 3、完成《填圖冊》各題;并根據《新學案》掌握本課[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 4、建議學生結合政治科內容,總結學習本課的心得體會:看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必須切實維護民眾的利益等等。 5、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級 歷史 下冊 第一 單元 蘇聯 社會主義道路 探索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582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