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 [目標導航] 1.了解古希臘文化輝煌與衰落的簡要概況。2.了解柏拉圖主要的生平經(jīng)歷,分析柏拉圖《理想國》的主要內(nèi)容和歷史影響。3.掌握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貢獻并認識其在世界哲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4.比較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在思想主張上的異同之處。 一、古典文化的輝煌時代(希臘先哲誕生的環(huán)境) 1.雅典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為先哲們的誕生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1)希波戰(zhàn)爭的勝利使雅典贏得了希臘各城邦的盟主地位,并為之帶來經(jīng)濟上的繁榮,雅典從此進入黃金時代。 (2)伯里克利對雅典的民主制度進一步加以完善,使其發(fā)展到了頂峰,為雅典文化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理想的政治環(huán)境。 2.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興希臘城邦的需求呼喚先哲的誕生 (1)在伯里克利時代之后,雅典的民主制開始走向衰落。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以雅典的失敗而告終。 (2)馬其頓帝國統(tǒng)治希臘城邦期間,希臘卻以自己的文化同化了統(tǒng)治者。 [思維點撥] 古希臘雅典城邦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為哲學發(fā)展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和理想的政治環(huán)境。后來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興城邦的需求也促進了先哲的產(chǎn)生。 二、希臘先哲 1.柏拉圖及其《理想國》 (1)生平 出身于雅典城邦一個貴族家庭,曾師從蘇格拉底研究哲學,后長達12年游歷麥加拉、埃及和南意大利,40歲時在雅典創(chuàng)辦學園,其著作中《理想國》影響最大。 (2)主張 ①一個理想的正義國家應由各司其職的統(tǒng)治者、武士、勞動者三個等級的公民構成。 ②理想的統(tǒng)治者——哲學家王應具備各方面的知識,應是最具有智慧的人。 ③實現(xiàn)理想國的辦法:一是為統(tǒng)治者從小就提供嚴格的教育,讓其掌握哲學的知識;二是廢除統(tǒng)治者的私有財產(chǎn)與家庭,過一種集體生活。 (3)評價 ①柏拉圖設想的理想國被稱做是最早的烏托邦。 ②其思想對世界影響巨大,其哲學著作成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獻。 2.探求真知的亞里士多德 (1)生平 出生于希臘北方的色雷斯,曾在柏拉圖學園長期學習,他被公認為是歷史上最博學多才的科學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書式的著述。 (2)主要貢獻 ①教育方面:建立自己的講壇,經(jīng)常與學生邊散步邊講學,被稱為“逍遙學派”。 ②科研方面:根據(jù)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對知識進行歸類,劃分為不同的學科;追求真理,挑戰(zhàn)權威,提出“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的思想? ③哲學方面:認為人的本質(zhì)是理性,徹底自我實現(xiàn)的人,是善人,也是幸福的人。 ④政治方面:認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動物”,公民依托于城邦而存在;在政體上,傾向于民主制,主張由中產(chǎn)階級執(zhí)政。 (3)歷史影響 ①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成為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的重要理論來源。 ②其自然觀在中世紀乃至近代都備受推崇。 ③他對正義與民主的討論仍然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史論要旨] 1.理想國就是用理想的方式管理國家的設想。理想的統(tǒng)治者:哲學家王。理想的關系: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 2.理想國是柏拉圖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圖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國家,表達了柏拉圖對現(xiàn)實政治的不滿。并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和目標,柏拉圖傾注了畢生精力,但由于其帶有濃厚的烏托邦色彩,脫離了現(xiàn)實,最終也未能實現(xiàn)。 [重點精講] 1.亞里士多德對知識的不懈探求雖然帶有時代的局限,但他對知識的終生探求實際上就是對真理的追求。 2.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原因在于:他勤奮好學,注意觀察思考問題,科學研究涉及面廣及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等。 知識圖示 主題一 柏拉圖的思想及評價 史料一?、俪钦軐W家變成了我們的國王,或者,②我們稱為國王或統(tǒng)治者的那些人能夠用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研究哲學,使得哲學和政治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學和只研究哲學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則我們的國家就永遠不會安寧,全人類也不會免于災難?!乩瓐D 史料二 不過在他(柏拉圖)的教育思想中,也還有些積極的因素:①他第一個指出教育的偉大政治意義,②提出公共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其內(nèi)容,確定了心理構成的基本部分,③規(guī)定了在當時看來廣泛的學科范圍……④主張女子應與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為后世借鑒。 [史料解讀] (1)史料一說明柏拉圖主張建立“哲學家王”的理想國家。①②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國王應具備哲學家的素質(zhì),把哲學和政治結合起來,才能治理好國家。 (2)史料二中的①指出教育的政治意義;②重視學前教育;③學習內(nèi)容豐富;④主張男女教育平等。 [問題思考] (1)結合史料一指出哲學家和政治家的關系,其目標是什么?這一目標能實現(xiàn)嗎? (2)簡單概括史料二中柏拉圖教育思想中的積極因素。 提示 (1)關系:政治家首先應是哲學家,即國家統(tǒng)治者應該由哲學家來擔任。目標:建立理想國。這一目標不能實現(xiàn)。 (2)教育的政治性、重視學前教育、學習內(nèi)容豐富、男女教育平等。 對柏拉圖思想的評價 (1)理念論:柏拉圖的理念論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思想。自然界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而不是什么理性和感性世界,人們的認識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覺,并不是先天固有的。 (2)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并非純粹空想,而是針對當時希臘各種政體的弊端提出的。雖然“哲學家王”的理想國家最終成為烏托邦,但人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fā)。 (3)教育思想:由柏拉圖倡導的“學以致用”“學術自由”等傳統(tǒng)直到今天還被繼承,為后來西方各個門類的學科發(fā)展提供了許多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其創(chuàng)立的雅典學園成為希臘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庫和人才庫。 主題二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史料 亞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圖對話,但師徒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卻不盡相同。例如:①柏拉圖認為,在具體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亞里士多德認為,②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體都由形式和物質(zhì)組成。柏拉圖認為,③研究物質(zhì)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而不能獲得知識;而亞里士多德認為,④物質(zhì)世界值得研究,盡管認識中有錯誤,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學的任務就是鑒別什么是真正的知識。 [史料解讀] 由①可知,柏拉圖的理念論屬于唯心主義。由②可知,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屬于唯物主義。由③可知,柏拉圖否認認識來自于對客觀世界的感覺,認為真理是通過理念思維獲得的。由④可知,亞里士多德認為真理來自于對物質(zhì)世界的研究。 [問題思考] 通過史料,分析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認識論有何發(fā)展? 提示 柏拉圖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唯心主義;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理念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屬于唯物主義。柏拉圖認為理念是通過人類的理念思維去獲得的,研究物質(zhì)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亞里士多德認為研究物質(zhì)世界能夠獲得真理。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主張的差異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局限 哲學思想 理念論,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質(zhì),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思想源于具體事物,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體由形式和物質(zhì)組成 柏拉圖屬于唯心主義;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接近唯物主義但不徹底,常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 政治思想 理想國是哲學家統(tǒng)治的國家,其次才是法治 法治優(yōu)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聽從理性的“中產(chǎn)階級”執(zhí)政最合適 認為奴隸主統(tǒng)治奴隸是合乎自然、合法的 主題三 柏拉圖與孔子思想的比較 史料一 符合正義的國家,①其制禮作樂興兵攻伐都決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義的國家則決定于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謂的“正義”是基于秩序之上的,②符合“禮”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關于正義的觀點都③源自于對禮崩樂壞時代的不滿,認為欲達到正義就要克己復禮,回歸堯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拉圖與孔子的正義觀:比較與啟示》 史料二?、佟皣业恼x在于三種人在國家里各做各的事”?!乩瓐D以思想家的敏銳眼光,②看到了雅典近乎無序的狀態(tài),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現(xiàn)出對社會紛亂的擔憂。同時,在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積極呼吁、倡導一種和諧與穩(wěn)定的理想社會觀。 ——侯典芹《孔子與柏拉圖的理想社會觀比較》 [史料解讀] (1)由史料一中的①②可知,孔子主張符合周禮,貴賤有序才是正義國家。③是孔子提出正義國家觀點的原因。 (2)由史料二中的①可知,柏拉圖主張城邦的統(tǒng)治者、武士和勞動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就是國家的正義。②說明了柏拉圖主張國家正義的原因。 [問題思考] (1)根據(jù)史料一、二,分別指出孔子和柏拉圖關于國家“正義”的核心思想。他們關注“正義”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處? (2)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統(tǒng)治者的要求。與柏拉圖相比,孔子對于理想社會的設計有何特點? 提示 (1)思想:孔子主張符合周禮,貴賤有序(“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圖主張城邦的統(tǒng)治者、武士和勞動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相似:社會秩序混亂;對現(xiàn)實不滿,渴望建立理想社會。 (2)要求:孔子要求統(tǒng)治者是“內(nèi)圣外王”(“為政以德”);柏拉圖要求統(tǒng)治者是哲學家王。 特點:強調(diào)“禮”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會)為目標。 比較柏拉圖和孔子的異同 方面 柏拉圖 孔子 不 同 點 所處時代 雅典民主政治盛極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 政治思想 開創(chuàng)理想國 恢復周禮舊制 思想核心 理念論,重理性 “仁”“禮”“中庸” 教育對象 學生大多來自希臘城邦的上層社會 主張“有教無類”,面向社會下層,“學在民間” 相 同 點 面臨形勢 社會秩序不安定 主張 提倡以德治國,維護等級秩序 文化教育 創(chuàng)辦學校 歷史影響 在東西文化發(fā)展史上影響深遠 1.德國近代哲學家黑格爾說,古希臘是歐洲人的精神家園。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 ) A.希臘處于歐洲的中心地帶 B.希臘文化就是歐洲的文化 C.歐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 D.古希臘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答案 C 解析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歐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 2.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這句話表明他和柏拉圖之間存在分歧,他們在哲學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現(xiàn)實的幸福 B.現(xiàn)實世界是否具有真實性 C.是否要確定哲學的研究對象 D.人是否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 答案 B 解析 哲學方面的主要分歧關鍵是“唯物”與“唯心”的區(qū)別。柏拉圖是古代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則“接近唯物主義”,其主要分歧就是是否承認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性。故選B項。 3.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點包括( ) ①都有強烈的求知欲 ②都促進了古典哲學的發(fā)展 ③都反對創(chuàng)立學園?、芏紝κ澜缢枷胛幕陌l(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創(chuàng)辦過學園,排除③,故選D項。 4.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學園,講學布道并造就了亞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學宗師的時候,被后人譽為“亞圣”和“東方柏拉圖”的孟子也在與西方圣哲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人性與治國。 請回答: (1)柏拉圖和孟子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 (2)兩位思想家都從人性問題出發(fā),卻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國方案。請分別簡要概述。 答案 (1)柏拉圖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論”。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論和天命觀。 (2)柏拉圖從當時希臘城邦日趨衰落的現(xiàn)實出發(fā),提出了“理想國”的治國方案。孟子從當時社會大變革著眼,發(fā)展了孔子思想,主張建立“仁政”國家。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張輕徭薄賦,寬政薄刑,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學習思考 1.提示 (1)小國寡民的城邦需要調(diào)動所有公民的參政積極性才能生存發(fā)展。(2)城邦公民的長期斗爭。(3)發(fā)達繁榮的經(jīng)濟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4)梭倫、伯里克利等人的民主改革推動。(5)城邦注重對公民參政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等。 2.提示 教育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全知的人,任何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治理國家不僅需要有全知的人,也需要有各種專能的人。 3.提示 是理性使人與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理性成了人的本質(zhì),因而“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自我測評 1.提示 國家由三個等級的公民構成,即智慧的統(tǒng)治者(已接受哲學訓練或哲學家)、勇敢的武士和自制的勞動者,當這三個等級在國家里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時,整個國家便具有了正義的美德,這樣的國家便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關于“理想國”的設想雖然是一個典型的烏托邦,但有其合理之處,如要求社會的合理分工,強調(diào)社會的和諧有序,統(tǒng)治者應該有智慧、具有治理國家的知識、懂得正義與善、一心為公等。 2.提示 人除了感覺、繁殖等基本功能之外,還會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能探求知識。同時,人還能理智地約束欲望與激情,追求道德完美,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基礎達標] 1.(2018長春高二檢測)柏拉圖在《國家篇》中將雅典民主政體定義為:“一種使人樂意的無政府狀態(tài)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這種制度下不加區(qū)別地把一種平等給予一切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平等者?!痹诎乩瓐D看來,雅典的民主政體( ) A.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輪番而治的特點 B.有利于民眾直接參與管理國家 C.是無視能力差異的國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答案 C 解析 “一種使人樂意的無政府狀態(tài)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這種制度下不加區(qū)別地把一種平等給予一切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圖對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容易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無視人們的政治素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 2.(2018武漢高二檢測)古希臘有人設想: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鎖鏈束縛,只能看到洞口活動的動植物因身后矮墻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這一設想旨在強調(diào)( ) A.理性高于感覺 B.關注人的世界 C.認識源于感覺 D.美德即知識 答案 A 解析 洞穴之喻是設想有一批囚徒,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而當他們有一天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實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實的。洞穴中的世界對應感覺世界,是虛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對應理性世界,是真實的。由此說明理性高于感覺,故A正確。 3.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不同的人是神分別用黃金、白銀、銅鐵造成的。用銅鐵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國中應是( ) A.國王 B.護國者 C.衛(wèi)國者 D.生產(chǎn)者 答案 D 解析 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由三個階級的人構成,處于最低級的應是生產(chǎn)者。 4.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動物,他所說的“人”是指( ) A.男性公民 B.婦女兒童 C.廣大奴隸 D.外邦移民 答案 A 解析 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人”是指有公民身份的人,奴隸和外邦移民不享有公民身份,他把婦女和兒童也排除在外,因此,只有男性公民符合題意。 5.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主要原因在于他( ) ①對當時所能涉及的學科都作過研究 ②確定了哲學的研究對象?、蹖χR進行歸類,劃分為不同的學科 ④提出的所有觀點至今仍被尊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亞里士多德的一些觀點已經(jīng)被近現(xiàn)代科學所推翻,因此④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 6.人稱亞里士多德及其弟子為“逍遙學派”,主要源于亞里士多德( ) A.創(chuàng)立呂克昂學園 B.采用邊散步邊講學等教學方法 C.涉獵的學科眾多 D.授課時主要以對話的形式為主 答案 B 解析 亞里士多德喜歡在學園的林蔭道上邊散步邊講學,人稱他為“逍遙學派”。 [能力提升]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在阿卡德米學園里,亞里士多德經(jīng)常跟他的老師柏拉圖爭論,有時候,會把老師問得答不上來。亞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圖對話,但師徒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卻不盡相同。例如,柏拉圖認為,在具體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個物體都由形式和物質(zhì)組成。柏拉圖認為,研究物質(zhì)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而不能獲得知識;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物質(zhì)世界值得研究,盡管認識中有錯誤,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學的任務就是鑒別什么是真正的知識。 請回答: (1)據(jù)上述材料,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在討論一個什么哲學問題?各持怎樣的觀點? (2)你怎樣看待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態(tài)度? 答案 (1)討論物質(zhì)與意識(精神)的關系。柏拉圖認為在具體事物之外存在著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非常敬仰,但在科學上決不盲從,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拔覑畚?guī)?,我更愛真理”,這是他的名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專題 東西方 先哲 古希臘 哲學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12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