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歷史 4.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doc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4.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歷史 4.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4.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一、課標要求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2.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3.以我國近現(xiàn)代報刊、影視和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fā)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影響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探究變遷的規(guī)律。 難點:把握和認識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線索和特征。 3、 自主探究 (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 1、 第一階段:鴉片戰(zhàn)爭后到新中國的建立 (1)概況: ①男子: A、長袍馬褂:長袍馬褂是_______男子的通常服飾,20世紀上半葉仍然流行。 B、西裝:西裝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______成立后流行起來。 C、中山裝: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結合中西樣式設計的中山裝,在此后幾十年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 知識補充:中山裝的造型特征及其寓意(了解即可,無需記憶) 造型特征:立翻領,前襟五??郏膫€貼袋,袖口三??邸:笃黄瓶p。 寓意:其一:封閉的衣領顯示嚴謹修身的理念; 其二:前身四只口袋表示國之四綱:禮、義、廉、恥; 其三:前襟五粒紐扣表示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 其四:袖口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其五:后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tǒng)一之大義。 ②女子: A、傳統(tǒng)旗袍:清末旗袍寬松肥大,遮蓋了女性的曲線。 B、改良旗袍:20世紀20年代后,人們吸收西方服飾的長處,對傳統(tǒng)旗袍進行改良,使旗袍由寬松肥大演變到合身適體,受到廣大女性的歡迎,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 (2)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特別提示:中山裝與改良旗袍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yōu)點的基礎上形成的近現(xiàn)代民族服飾,中西合璧。 2、第二階段:新中國建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 (1)概況: ①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中山裝、列寧裝、連衣裙。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與_________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山裝和以列寧裝、布拉吉(連衣裙)為特征的蘇式服裝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 ②“文革”期間:綠軍裝、干部服。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眾服飾式樣和顏色趨于______,綠軍裝和“干部服”盛行。藍、綠、黑、白成為服裝的主要顏色。 (2)特征:受政治因素影響,政治色彩強烈,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主流,樸素單調。 3、第三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 (1)特征:新式新款層出不窮,時尚個性,與國際接軌。 (2)原因:改革開放使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港臺、歐美文化的影響。 (自我探討一)近現(xiàn)代中國服飾變化的特征: 階 段 變 化 服 飾 特 征 鴉片戰(zhàn)爭后至新中國建立 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女子:傳統(tǒng)旗袍、改良旗袍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新中國建立后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文革前:中山裝、列寧裝、連衣裙 文革中:綠軍裝、干部服 政治色彩強烈,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 異彩紛呈 新式新款層出不窮,時尚個性,與國際接軌。 (自我探討二)影響近代以來中國服飾變化的主要因素: ①外因:鴉片戰(zhàn)爭以來外來文化的傳入; ②內因:辛亥革命的推動;新中國成立后政治因素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影響。 ③根本原因:近代以來中國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化,是在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下中西文化相互交匯與碰撞的結果。 (2)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國傳統(tǒng)的四大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餐的傳入 (1)傳入:19世紀____年代以后,西方人大批來華,西餐隨之傳入中國,通商口岸出現(xiàn)了西餐館。 (2)西餐與中餐的區(qū)別: ①中西餐在烹飪方式、食品種類、就餐環(huán)境、禮節(jié)要求等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 ②中餐把追求美味奉為首要目的,西餐以講究營養(yǎng)為最高準則。 (3)影響:①吃西餐在近代中國成為一種時尚。 ②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開始大量進入百姓飯桌; ③日常西式食品,如糕點、糖果、罐頭、飲料、冰淇凌等對普遍百姓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3、近現(xiàn)代飲食變化的特征和原因: (1)特征:中西餐并行于世。 (2)原因:①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②國人對西餐文化的逐步接受。 (三)居室建筑的演進 1、北方地區(qū)的典型民居:_________; 2、西方居住文化的傳入: (1)傳入:鴉片戰(zhàn)爭后,在_______等外國人集中居住區(qū),西式住房開始大量出現(xiàn)。 (2)影響: ①中國的居室建筑逐漸西化,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沿海城市出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毗連式房屋。 ②西式的家具陳設,如沙發(fā)、茶幾、寫字臺、穿衣鏡、座鐘、掛表等,也受到國人的歡迎。 3、近現(xiàn)代住宅的變化的特征和原因: (1)特征:中西合璧。 (2)原因:①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居住文化的傳入;②國人對西方居住文化的借鑒。 (四)習俗風尚的變革 1、婚姻風俗的變化(最明顯): (1)古代: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__________。婚姻禮俗也開始___________,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 (3)新中國成立后: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 2、喪葬禮俗的變化: (1)傳統(tǒng)喪禮:厚葬風氣流行已久,相沿成習,變化緩慢。 (2)出現(xiàn)變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喪禮趨于________,并出現(xiàn)了帶有濃厚西方色彩的新式喪禮,一些城市還建立了殯儀館與公墓。 (3)推進變化:新中國成立后,殯葬風俗由土葬開始向________改革。 3、其他風俗的變化 (民國成立后,變化巨大) 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反對迷信等活動,公歷在官方活動中得以實施,點頭鞠躬取代了傳統(tǒng)的跪拜作揖,_____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jié)。舊道德、舊禮教遭到批判,女子在獲得教育權利的同時,開始步入社會。 4、近現(xiàn)代社會風俗的變化的特征和原因: (1)特征:刪繁就簡、移風易俗,從封建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演變。 (2)原因:①西方新思潮的熏陶; ②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放等重大社會變革的影響。 (自我探討三)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及影響 1.原因 (1)鴉片戰(zhàn)爭以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侵略的同時,使得西方國家的生產方式、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傳入到中國,客觀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政策,如建國初期;近現(xiàn)代中國人民對外戰(zhàn)爭與對外交往過程中,也積極的汲取了外國先進的文化成果并付諸于社會實踐。 (2)清政府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在一些省會城市和工商業(yè)中心興辦近代工商業(yè),促進了近代文明的發(fā)展。 (3)現(xiàn)代以來中國政治環(huán)境的變化,如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極大的改變了人民的思想、文化、習俗的變化辛亥革命后發(fā)起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舊的習俗,推動了社會風俗的變化。 (4)近代中國人民的不斷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有力的沖擊著中國的保守勢力與保守思想,推動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5)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作用。近代先進知識分子在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過程中,深受西方物質生活和社會風俗的影響,回國后,他們不但身體力行,而且努力推廣西方的物質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6)建國后主要是黨和政府切實解決人民的困難,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把實現(xiàn)小康作為經濟建設的奮斗目標。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習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進步,在推動了人類歷史進步的同時,也給古老的中國注入新鮮的血液。 2.影響: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變遷,受到了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反過來也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如中國風俗禮儀的變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而隨著風俗禮儀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因而也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促進中國社會向前發(fā)展。 四、合作探究——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與線索特征 1.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習俗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 (1)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向西方學習的過程。 (2)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化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社會思想的變化而不斷加深。 (3)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地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4)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實質上是東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結果是中西文化逐漸結合, 且保留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進中國社會的向前發(fā)展。 2.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線索特征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的物質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后直至民國時期經歷了由盲目排外到學習西方、由過去的封建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化社會漸進的過程,呈現(xiàn)出既追新慕異、去土存洋、又新舊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國后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又重新趨于封閉化。改革開放后,由于觀念的轉變,與世界聯(lián)系愈加緊密,逐步跟上了國際的潮流。 五、課堂檢驗 1.(xx廣東高考)下列歌謠中,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尚的是 A.結婚證書當堂讀,請個前輩來證婚 B.文明洋傘小包裹,長統(tǒng)洋襪短腳褲 C.辮線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說荒唐 D. 改良的頭,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腳丫 2. (xx上海高考)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鐵路開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脫帽鞠躬禮 C.《申報》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說 3.(xx江蘇高考)徐珂《清稗類鈔》記述:“先由男子陳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準,即延介紹人約期訂邀男女會晤,男女同意,婚約始定。”這反映晚清婚俗的變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約締定 B.婚姻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C.婚姻聽憑父母安排 D.婚姻儀式簡約文明 4.(xx山東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謠:破戲臺,爛秀才,小足扳子洋煙袋;火車站,德律風(指電話),大足板子畢業(yè)生。這反映出當地 ①傳統(tǒng)習俗受到沖擊②、文化教育日漸衰落③、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④、思想觀念有了改變 A.①②③ B.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5.(xx江蘇省鹽城市高三模擬)“送嫁妝”是我國很多地區(qū)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統(tǒng)計不能說明 時期 所送的嫁妝 20世紀80年代 被褥、“紅包被”、三門柜“、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小型黑白電視 21世紀初 被褥、“紅包被”、高檔組合家具、名牌手表、筆記本電腦、汽車 A.西式婚禮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B.嫁妝品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現(xiàn)代化 C.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D.嫁妝保留了傳統(tǒng)特色,體現(xiàn)了時代特色 6. (xx廣東)“番菜爭推一品香,西洋風味睹先嘗。刀叉耀眼盆盤潔,我愛香檳酒一觴?!边@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現(xiàn)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國 D.新中國 7.(xx安徽卷)歌手周杰倫在《上海 1943》中唱到:“消失的舊時光一九四三,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下列情況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青年男女身著西服、婚紗在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 B.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把約會地點放在咖啡館、西餐廳、電影院 C.晚上可看上海當地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jié)目 D.人們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騎自行車,去北平出差可以乘坐飛機 8.“近代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與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許多富有民族傳統(tǒng)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裝 ③京劇 ④石庫門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情景設置---綜合運用本專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1927年12月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隆重的婚禮。如果你是蔣介石遠在北京的童年好友,受邀參加他的婚禮。思考: (1) 蔣介石可能通過哪些途徑在上海通知你這一婚訊? (2) 在他沒有通知你之前,你可能通過哪些途徑得知這一大人物結婚的消息? (3) 你打算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上海呢? (4) 你會以怎樣的流行裝扮去赴宴? (5) 與故友的長輩打招呼時,你可能采用什么方式呢? (6) 新式宴會上你們嘗試到什么新式的飲食?和傳統(tǒng)飲食相比,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7) 在新房里,你會發(fā)現(xiàn)哪些新的擺設?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照 2、1949年10月毛岸英與劉思齊在北京舉行簡樸的婚禮。如果你是毛岸英的童年好友,受邀參加他的婚禮。思考: (1)你會以怎樣的流行裝扮去赴宴?能穿西裝或長袍馬褂去嗎? (2)假如岸英沒有犧牲,在1962年舉行婚禮,那時你將以怎樣的流行裝扮去赴宴呢?又假如在1972年舉行婚禮,又將以怎樣的流行裝扮去赴宴呢? 毛岸英與劉思齊的結婚照 參考答案:1——8:C B B D A B C 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4.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4.1 物質生活 社會 習俗 變遷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16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