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版)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11講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學案.doc
《(新課標版)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11講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版)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11講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學案.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考點一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回憶基礎知識。 1 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積巖、B.變質巖、C.巖漿、D.侵入型巖漿巖、E.噴出型巖漿巖。 2 圖中地質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是①,屬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數碼) 3 圖中被稱為“巖石之本”的是巖漿,它來自上地幔中的軟流層;具有層理結構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積巖。 4 寫出下圖中各代碼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為沉積巖) 甲為巖漿,乙為巖漿巖,丁為變質巖。 ①冷卻凝固作用,②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作用,③重熔再生,④變質作用。 5 循環(huán)的意義 (1)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 (2)改變了地表的形態(tài),塑造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景觀。 (3)實現(xiàn)了地區(qū)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從而改變了地表的環(huán)境。 1.掌握三大類巖石的形成和主要特點 2.理解各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1)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卻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類巖石轉化而來。 (2)巖漿巖、沉積巖可轉化為變質巖,變質巖也可能重新變質。 (3)巖漿巖、變質巖可以轉化為沉積巖。沉積巖受外力作用變?yōu)樗樾嘉镔|,在低處堆積后固結成巖可重新成為新的沉積巖。 (4)各類巖石均可重熔成為巖漿。 方法技巧: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的判讀技巧 (1)判斷三大類巖石和巖漿(以下圖為例): 判斷三大類巖石和巖漿,大致可以用進出箭頭的多少來區(qū)分: ①巖漿:三進一出。 ②巖漿巖:一進三出。 ③變質巖和沉積巖:二進二出。 注:沉積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積巖,沉積巖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層理構造。 (2)判斷箭頭含義: ①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冷卻凝固,是內力作用。 ②指向沉積巖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變質作用,是內力作用。 ④指向巖漿的箭頭——重熔再生作用,是內力作用。 考向 地殼物質循環(huán) [考題引領] (2016江蘇單科)下圖為地球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關于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箭頭代表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雙選)( ) A.①指化學沉積作用 B.②指搬運作用 C.③指成巖作用 D.④指火山噴發(fā)作用 【解題關鍵】 注意觀察①、②、③、④四個箭頭的來向及去向。 【解析】?、佗谒炯^均指向沉積巖,表示的是水圈、巖石圈中的各種沉積物經過物理、化學以及生物作用變?yōu)槌练e巖的過程,故A項正確,B項錯誤。③所示箭頭由變質巖指向沉積物,應是對巖石的風化侵蝕作用,故C項錯誤。④表示巖漿中的物質進入大氣圈,應指火山噴發(fā)作用,故D項正確。 【答案】 AD [變式訓練] (2018湖南百校診斷考試)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發(fā)時巖漿流的外緣,具有類似于玻璃的特性。讀地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 (1)下列與黑曜石及其形成過程相對應的是( ) A.a-③ B.b-② C.c-④ D.d-① (2)圖中b到d的過程( ) A.均在地表進行 B.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 C.物質根源都來自地殼 D.巖石性質發(fā)生改變 解析:第(1)題,由題目可知,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噴發(fā)時巖漿流的外緣,為巖漿冷凝形成。讀圖根據各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判斷,a為巖漿巖,③為冷凝作用。b為風化物,②為高溫融化。c為沉積巖,④為沉積作用。d為變質巖,①為變質作用。第(2)題,讀圖可知,b到d的過程為風化物轉變?yōu)槌练e巖的過程,是先經歷了沉積作用,后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性質發(fā)生了變化。該過程發(fā)生在地表及地球內部。物質來自于地表及地殼內部。外力來自太陽能和地球內能。 答案:(1)A (2)D 考點二 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1 讀下面有關內力作用形式表達圖,回答問題。 (1)能源來源: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2)內力作用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三種表現(xiàn)形式。圖中甲、乙為地殼運動造成,丙是巖漿活動的表現(xiàn)。 (3)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2 讀板塊分布圖,完成下列內容。 (1)補全圖1中板塊的名稱。 答案:A亞歐板塊,B太平洋板塊,C印度洋板塊 (2)運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下列現(xiàn)象。 ①地中海面積在縮小是因為其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紅海面積在擴大是因為其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 ②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柴R拉雅地區(qū)處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③非洲大陸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較小是因為其位于非洲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南美大陸西海岸地勢起伏大,多高大山脈是因為其位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擠壓碰撞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3)由圖2可知,海溝屬于消亡邊界,海嶺屬于生長邊界。 3 讀火山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成因: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沿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而成。 (2)組成 甲為火山口,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常形成湖泊。 乙為火山錐,上部坡度較大,下部坡度較緩。 1.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2.板塊運動與地貌的關系 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的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塊相對運動對全球構造地貌的影響可總結圖表如下: 【特別提醒】 特殊板塊及地區(qū)分布 (1)澳大利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位于印度洋板塊;中南半島、東南亞、小亞細亞半島、太平洋西部島弧鏈位于亞歐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馬達加斯加島屬于非洲板塊。 (2)冰島——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 新西蘭南、北二島——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消亡邊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 考向 板塊構造與地貌 [考題引領] (2016北京卷)下圖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讀圖,回答問題。 平頂海山( ) A.為褶皺山 B.由沉積巖構成 C.頂部形態(tài)由內力作用塑造 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 【解題關鍵】 注意觀察三個階段山地的特點。 【解析】 讀圖可知,該山為巖漿噴發(fā)形成的火山,由巖漿巖構成。隨著板塊的移動,火山的水平位置發(fā)生變化;在海水運動等外力的作用下,山頂被削平;隨著板塊的繼續(xù)移動,沒入水下。 【答案】 D [變式訓練] (2018浙江省杭州一中高三月考)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區(qū)域所示的板塊個數為( ) A.3 B.4 C.5 D.6 (2)以下對圖中事物描述正確的是( ) A.①②之間地震發(fā)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間 B.板塊擠壓處⑤的地層年齡較輕 C.板塊消亡邊界附近②地多石灰?guī)r礦 D.③附近的海域有島弧鏈 解析:第(1)題,結合經緯度和大陸輪廓等信息,可以推斷出圖中緯線30為南緯30,在圖示范圍內①為印度洋板塊、④為太平洋板塊、③為美洲板塊和③⑤之間的南極洲板塊,共四個板塊,B項正確。第(2)題,結合圖例可知②為海溝,是由④(太平洋板塊)俯沖到①(印度洋板塊)之下形成的,太平洋板塊全部屬于海洋板塊,因此地震多在①②之間,A項正確;⑤接近海嶺,巖石年齡較輕,B項錯誤;板塊消亡邊界地殼活躍,多巖漿巖,C項錯誤;③附近無島弧鏈分布,D項錯誤。 答案:(1)B (2)A 考點三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 讀地質剖面圖,回憶下列知識。 (1)寫出A、B、C三處的地質構造名稱,并說明理由。 A.背斜,判斷理由:巖層向上拱起,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B.向斜,判斷理由:巖層向下彎曲,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C.斷層,判斷理由:巖層不連續(xù)并有明顯位移。 (2)圖中巖層1~6的新老關系,依次為1、2、3、4、5、6(由老到新)。 (3)A的地貌類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破碎,受外力侵蝕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類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擠壓力,巖石致密,不易被侵蝕而形成山嶺。 (4)良好的儲水構造是B,良好的儲油氣構造是A,有泉水出露的是C,適合開挖隧道的是A。(填字母) 2 讀下面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示表示的地質構造為斷層,其成因是因為受到強大的壓力和張力;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兩側巖體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 (2)結合所學知識,填寫該地質構造對地貌的影響 1.褶皺和斷層 2.研究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 點撥:地質構造實踐意義的答題要點 (1)利用地質構造找水——向斜槽部、斷層處 向斜 巖層向槽部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匯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斷層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質構造找礦——向斜槽部探礦、背斜處找油(煤、石油、天然氣均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巖中形成) 煤礦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掉) 注意:背斜處開采煤炭等,易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處開采煤炭,易發(fā)生透水事故。 油氣 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油氣質量輕,分布于背斜頂部,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3)利用地質構造確定工程建設——避開斷層帶、背斜建隧道 避開斷層 易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開向斜 向斜是雨水匯集區(qū),隧道可能會變?yōu)樗? 隧道選在背斜 背斜的巖層呈天然拱形 考向一 地質構造的判斷 [考題引領] 1.(2017天津卷)讀圖,回答下題。 上圖地貌景觀顯示的巖石類型和主要的地質構造最可能是( ) A.巖漿巖、褶皺 B.沉積巖、褶皺 C.巖漿巖、斷層 D.沉積巖、斷層 【解題關鍵】 觀察圖中巖層的分布狀況及傾斜狀況。 【解析】 讀圖可知,圖示地貌景觀的巖石呈層狀分布,最可能是沉積巖,且?guī)r層發(fā)生了彎曲變形,可判斷地質構造為褶皺。 【答案】 B [變式訓練] 1.(2018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診斷)斷層形態(tài)多樣,如果破裂面兩側巖塊的運動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斷層面,那么這種斷層叫走向滑動斷層。如果兩側巖塊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其中,上盤相對下盤(斷層面傾斜時,斷層面上部的巖塊稱為上盤,下部的稱為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反之是逆斷層。讀常見斷層形態(tài)示意圖(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斷層,我們可以推斷( ) A.正斷層是由于巖層受拉力形成的 B.所謂逆斷層就是常說的地壘構造 C.走滑斷層常形成裂谷和塊狀山地 D.受外力侵蝕,正斷層可轉化為逆斷層 (2)大的斷層往往出現(xiàn)在板塊邊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斷層多出現(xiàn)在板塊的消亡邊界 B.逆斷層的附近常有褶皺構造出現(xiàn) C.走滑斷層只分布在板塊生長邊界 D.大洋中脊線附近多為逆斷層構造 解析:第(1)題,正斷層受拉力作用斷裂,上盤會沿著斷層面下滑,A項正確;逆斷層就是一個斷層,常說的地壘構造是由兩個斷層形成的中間上升部分,B項錯誤;走滑斷層沿水平方向滑動,不會形成塊狀山地,C項錯誤;正斷層和逆斷層都是內力作用形成的,與外力沒有關系,D項錯誤。第(2)題,正斷層向兩側張裂,巖漿上升形成新的巖石,多出現(xiàn)在板塊的生長邊界,A項錯誤;逆斷層受擠壓作用,巖層容易發(fā)生彎曲,附近常有褶皺構造出現(xiàn),B項正確;走滑斷層只分布在板塊消亡邊界,C項錯誤;大洋中脊線附近兩個板塊張裂運動,多為正斷層構造,D項錯誤。 答案:(1)A (2)B 考向二 地質構造的相關判斷及實踐意義 [考題引領] 2. (2018重慶市第一中學高三月考)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和地層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丙處的海拔可能是( ) A.789米 B.932米 C.1 064米 D.1 177米 (2)乙處地貌是( ) A.因流水堆積成山 B.因地殼抬升成山 C.因流水下蝕成谷 D.因地殼陷落成谷 (3)據圖甲處( ) A.不能瞭望到李家莊 B.是良好的儲油構造 C.主要受內力作用形成 D.向斜地形倒置成山 【解題關鍵】 (1)據等高線判讀海拔高度和地形類型;(2)據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地質構造;(3)把地質構造與地形結合起來分析地貌成因。(4)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地質構造的具體應用。 【解析】 第(1)題,與丙地周圍閉合等值線相鄰的等值線為900和1 000,根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讀規(guī)律可知,如果閉合等值線的值為900,則丙的值在800~900之間,如果閉合等值線的值為1 000,則丙的值為1 000~1 100,結合選項可以判斷,C項正確。第(2)題,根據等高線數值判斷,乙處的等高線向高值處凸出,說明該地為山谷,根據巖層新老關系判斷,乙處中間老,兩翼新,是背斜構造。因此該地河谷最可能是受流水下蝕形成的,故C項正確。第(3)題,據圖可知甲處海拔較高,李家莊海拔較低,而且甲地和李家莊之間沒有障礙的阻擋,可以看到,因此A項錯誤;根據巖層新老關系看,甲地中間新,兩翼老,是向斜構造,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B項錯誤;甲為向斜成山,乙為背斜成谷,甲、乙兩地之間地勢差異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該地的向斜主要是受內力作用形成,故C項錯誤,D項正確。 【答案】 (1)C (2)C (3)D [變式訓練] 2.(2018北京市海淀區(qū)第一學期測試)下圖為某地區(qū)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2) 題。 (1)圖中 ( ) A.斷層①形成時間早于地層② B.形成③④的內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擠壓后隆起形成山地 D.巖層⑥斷裂之后相對下降 (2)圖中區(qū)域 ( ) A.a 處地質構造具有良好儲水條件 B.b 處的花崗巖可用作優(yōu)質石材 C.c 處有河流流經,適宜建壩蓄水 D.d 區(qū)的石灰?guī)r形成喀斯特地貌 解析:第(1)題,結合圖示信息,在調運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可知:②地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顯位移,說明斷層①形成時間晚于地層②;③為變質巖,④為巖漿巖,形成二者的內力作用不同;⑤為巖漿噴發(fā)而形成的火山;巖層⑥斷裂之后相對下降。第(2)題,a 處巖層上拱,為背斜,具有良好儲油條件;b 處為噴出巖,是玄武巖,并非優(yōu)質石材;c 處有河流流經,但由于有斷層發(fā)育,不適宜建壩蓄水;d 區(qū)有鐘乳石形成,是石灰?guī)r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1)D (2)D-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課標版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11講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學案 新課 2019 高考 地理 復習 11 內力 作用 地表 形態(tài) 塑造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24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