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短詩五首》PPT課件.ppt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短詩五首》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短詩五首》PPT課件.ppt(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短詩五首 人教版 九年級下冊 上課之前 我們一起聽聽一首詩 看哪些同學還記得這是誰的詩 對 這是我國五四時期著名的詩人冰心的 成功的花兒 這首詩短小雋永 蘊含哲理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短詩五首 體會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哲思 學習目標 1 結合詩歌寫作背景 理解詩歌的主旨與情感 2 分析詩歌的語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畫面美 3 對比閱讀這幾首詩 理解早期白話新詩的共同特點 月夜 沈尹默 1883 1971 原名君默 浙江吳興人 詩人 書法家 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開拓者之一 早年留學日本 歸國后先后執(zhí)教于北大 北京女子師范大學 與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胡適等同辦 新青年 是新文化運動的得力戰(zhàn)士 他的主要作品有 秋明室雜詩 秋明長短句 等 月夜 三弦 一直是人們稱道的好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17年 也是 新青年 第一次刊登白話詩 1917年 正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黑暗 最混亂的年代 卻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發(fā)的時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 新詩誕生了 新詩之 新 首先在于其精神和靈魂的新 即思想的現(xiàn)代性 追求 科學 與 民主 人的個體的覺醒 思想解放 個性獨立遂成為這一時代的普遍追求 國人有了主體意識 月夜 正是這大時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這首小詩是新詩誕生的一個標志 也是真正的新文學誕生的標志 朗讀詩歌 理解象征意義與主旨 1 找出詩中的景和人 歸納詩歌展現(xiàn)的場景 冬日月夜圖 霜風 月光 高樹和 我 2 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幅月夜圖描繪出來 霜風呼呼地吹著 月光明明地照著 霜風寒月的冬夜里 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 我 并排站立著 3 這首詩很隱晦 請你結合寫作背景 說說對這首詩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象征意象 冬夜 北風呼嘯 寒霜濃重 明月高照 冷氣襲人 環(huán)境是蕭森的 人物是孤獨的 正好反映了五四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cè)面 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 樹 象征古老的觀念 傳統(tǒng) 穩(wěn)健 根基深厚 固執(zhí)而迂腐 并立著 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 是掙脫 是倔強 也是追求獨立 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主旨 在嚴寒中不妥協(xié) 在孤獨中不退縮 這首詩表現(xiàn)了 五四 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 崇尚光明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寫作特色 簡潔 含蓄的意境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 四句詩含義很廣 沒有半個字的說教 簡練的白描手法卻分明地顯示了在寒風中卓然獨立的意象 傳神寫意 頗有韻致 四句詩清新質(zhì)樸 含而不露 重意境 重氣質(zhì) 于細微中見精神 蕭紅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 1905 1950 原名戴夢歐 小名海山 曾用筆名夢鷗 夢鷗生 信芳 江思等 浙江杭州人 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 翻譯家 代表作品有 雨巷 我的記憶 主要作品有詩集 望舒草 望舒詩稿 災難的歲月 等 蕭紅 1911 1942 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被譽為 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呼蘭河傳 創(chuàng)作背景 蕭紅墓畔口占 是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詩 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懷念 詩人兼批評家臧棣在 一首偉大的詩可以有多短 中 稱它是 一首偉大的詩 寫這首詩時 中國正處于戰(zhàn)爭中 在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里 詩人走了六小時去給亡故的友人上墳 詩人飽受戰(zhàn)亂痛苦 友人長眠于地下 隱喻的運用和克制的反諷讓詩的韻味更為深長 口占 指即興作詩詞 不打草稿 隨口吟誦出來 蕭紅 蕭紅老家在黑龍江省呼蘭縣 她很早就從東北逃亡入關輾轉(zhuǎn)呼號 用自己的筆投入抗日的洪流 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 她因病卻得不到正常的治療 死在極度混亂的香港 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壯志未酬 英年早逝 對于當時同在香港抗日的友人戴望舒來說 是一個極大的刺激 可是當時要埋葬蕭紅談何容易 戴望舒他們多方設法 托日本 朝日新聞 的一位記者 弄到一張證明 幾個朋友 搞到一輛板車 自己拉著 走了六 七個小時 將蕭紅的遺體拉到淺水灣埋葬 蕭紅臨死前曾寫過這樣的話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 留得那半部 紅樓 給別人寫了 可是到后來淺水灣的沙灘上只插了一塊寫有 蕭紅之墓 的木簽 一抷黃土 四個大字 道盡蕭紅生前的坎坷不幸 身后的寂寞 凄楚 戴望舒 戴望舒曾因宣傳抗日而被日本憲兵投入監(jiān)獄 受盡了折磨 出獄以后 原先在香港宣傳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經(jīng)過黨組織的幫助 早已經(jīng)紛紛離開香港潛返內(nèi)地 戴望舒孤身一人 只好苦苦地 寂寞地等待 等待 幾年以后 詩人來到蕭紅墓前憑吊 朗讀詩歌 體會本詩豐富的內(nèi)涵 1 體會第一句中 六小時 寂寞 和 長途 三個詞語的含義 六小時 說明時間之長 長途 說明距離之遠 這兩個詞語是寫實 隱指詩人對亡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 寂寞 既是詩人奔赴墓地時的心境 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 同時 也隱指蕭紅一生特別是晚期的境況 二者融而為一 構成全詩的基點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調(diào) 2 第二句詩為什么不說 墓畔 而說 頭邊 紅山茶 有什么含義 不說 墓畔 而說 頭邊 蘊藏著詩人痛惜她的早逝 希望她還活著 幻想她只不過是暫時安睡的復雜感情 紅色的山茶花 如一柄燃燒的火炬 隱喻和贊揚亡者生命之燦爛 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莊嚴與熱烈 山茶花象征著堅忍不拔 不屈不撓 也表達了對殘暴者的默默抗爭 此時香港淪陷于敵手 仍處于血雨腥風之中 3 第三句詩中詩人在等待什么 他為什么說 長夜漫漫 我等待著 暗指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 也可以看作是對命運多舛人生的省察 長夜漫漫 喻指風雨如晦的敵寇統(tǒng)治 那是女作家貧病交加郁郁而終 以及詩人入獄飽受折磨的政治背景 是二人結下深厚情誼的外在原因 也寓意指人生長路艱辛漫漫 4 第四句詩中的 卻 字能否去掉 為什么 不能去掉 一個 卻 字 表人天永隔 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詳與達觀 一個 卻 字 不僅寫出了詩人所感受到的亡友此時此地的心境 而且道盡了詩人與亡友天人永隔的生存境遇之感 1 語言簡樸 干凈 明白如話 而又富于質(zhì)感 節(jié)奏按照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波瀾進行了錘煉 非常協(xié)調(diào) 2 在修辭上 隱喻的運用和詩人對人生的洞察結合得非常準確 寫作特色 卞之琳 1910 2000 曾用筆名季陵 江蘇海門人 詩人 翻譯家 1936年與李廣田 何其芳一起出版詩合集 漢園集 為 漢園三詩人 之一 曾是徐志摩的學生 被公認為是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 魚目集 慰勞信集 雕蟲紀歷 合集 漢園集 等 創(chuàng)作背景 斷章 創(chuàng)作于1935年10月 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詩 據(jù)作者自云 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 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 于是抽出來獨立成章 標題由此而來 一 朗讀詩歌 分析意象 品味畫面美 1 這首詩雖然只有三十多個字 但是卻有很多意象 由這些意象構成了一種朦朧的意境 請你找出來 詩人在剎那的觀賞中提煉出八個意象 站在橋上的你 樓上看風景的人 橋 樓 明月 窗子 別人 夢 2 這八個意象相互交叉重疊 組合成了四個美麗而形象的畫面 這四個畫面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前兩個畫面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橋上 樓上 這兩個地點 表面看來似乎互不相關 卻因為 看風景 這個動作發(fā)生了聯(lián)系 后兩個畫面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窗子 夢 互不相關 卻在 裝飾 這一點上發(fā)生了聯(lián)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畫面 幾個毫不相關的事物 經(jīng)過詩人精心構成與組合 變得耐人尋味 二 再讀詩歌 把握主旨 1 從詩人描繪的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畫面中 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風景 也可以成為別人的風景 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 你也可以去裝飾別人的夢 人生可以互相裝飾 2 結合你對詩歌的理解 說說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哲理內(nèi)涵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互關聯(lián) 互相依存的 人與人之間 物與物之間 不論自覺與不自覺 都有可能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 寫作特色 1 詩歌含蓄蘊藉 但語言卻極樸素 平實 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2 節(jié)奏從容 全詩主要使用三 二字 頓 相間的排列法 3 詩的主旨兼具朦朧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 風雨吟蘆荻 蘆荻 1912 1994 原名陳培迪 廣東南海人 詩人 1949年8月參加革命隊伍 1979年當選為民進中央委員 1986年3月離休前是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任民進廣東省籌備委員會委員 民進廣東省委顧問及廣州詩社顧問等職 主要作品有詩集 桑野 馳驅(qū)集 等 本詩選自 蘆荻詩選 創(chuàng)作背景 風雨吟 創(chuàng)作于1941年12月 此時的中國正處于 抗日戰(zhàn)爭 的戰(zhàn)略相持階段 自日本侵略中國以來 祖國大片河山被強占蹂躪 無數(shù)的中國軍民被迫害殘殺 而國民黨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更加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 許多文學青年為了國家的命運 民族的未來拿起詩筆 激情成篇 引吭高歌 詩人作為其中的一員 以詩作號角 作戰(zhàn)鼓 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一 朗讀詩歌 描繪詩歌畫面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六行 畫面感極強 請結合詩中一些有特征的詞 如 卷 奔 海 舟 舵手 等等 想象出畫面并作描繪 風 雨 從大地 卷來 奔來 氣勢十足 風雨中的大地看起來就像是那波濤起伏的海面 大地上的 房舍 就像海面上飄搖不定的舟船 我 面對 大地的海 憂思滿懷 就像一個缺乏出海經(jīng)驗的年輕舵手 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二 結合寫作背景 分析語言 提煉象征意義 理解作者情感 1 開頭兩句 風從大地卷來 雨從大地奔來 中 卷 奔 二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卷 奔 這兩個動詞極為生動 描繪出了 大地 的動蕩不安定和被裹挾著的頗有氣勢的動態(tài) 2 詩中的 風 雨 僅指自然界的風雨嗎 還有什么象征意義 大地 又有什么深層次的內(nèi)涵 它們不僅是自然界的風雨 對于 我 這樣一個年輕沒有人生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的 舵手 來說 它們還象征著人生的坎坷與遭遇 這首詩作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 這里遭受 風雨 侵襲的 大地 指的是當時風雨如晦的中國局勢 這樣來說 風雨 又有了一層更深層次的含義 當時的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 3 面對這樣的 大地 我 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我 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樣乘風破浪的有為青年 面對苦難中的祖國 產(chǎn)生了強烈的責任感 使命感與對中國社會前途 對民族命運的深深的擔憂 寫作特色 1 詩歌語言簡潔 有力 直抒胸臆 2 使用一些有特征的詞 使詩歌的畫面感極有氣勢 3 運用象征的手法 以豐富的意象 表達情懷 聶魯達 1904 1973 巴勃羅 聶魯達 智利外交家 著名詩人 他的詩歌既繼承了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tǒng) 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影響 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的特點 又從惠特曼的創(chuàng)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 他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xiàn)代主義之后崛起的偉大詩人 1945年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 197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代表作品有 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漫歌 等 1 朗讀詩歌 結合題目說說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 統(tǒng)一 這個思想的 所有的葉與一片葉 所有的花與一朵花 所有的樹與一棵樹 一在一切之中 而一切在一之中 它們都是多對一的關系 多 與 一 本是對立的關系 但是作者在此用 是 字將其等同起來 用對立物表現(xiàn)了 統(tǒng)一 的思想 2 作者為什么認為 多 就是 一 呢 為什么說 繁多是個謊言 請你結合作者的回答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作者認為 一切果實并無差異 因此 繁多是個謊言 作者先寫到了花 又寫到了葉 然而花 葉不論它們擁有怎樣的萬象姿態(tài) 它們的本質(zhì)是為了結出果實 而果實的本質(zhì)又是為了生命的傳遞 從這點上看 所有的花 葉 果實都有著自己的本質(zhì) 且就生命傳承的角度而言 這本質(zhì)也并無不同 因此 繁多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 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相同的 有人說 因為所有的葉都是這一片葉 所以認識了這一片葉也就能對所有的葉有所認識 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說說你的看法 我認同這個觀點 因為所有的葉都有著葉的共同本質(zhì) 將零散的事物化繁多為統(tǒng)一 通過事物現(xiàn)象歸結出事物的本質(zhì) 從而達到對事物更清晰的認識 這也是人類本身就存在的認知規(guī)律 寫作特色 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 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將深刻的哲理詮釋得淺顯易懂 例如 作者將所有的葉與一片葉 所有的花與一朵花 所有的樹與一棵樹 用 是 字將其等同起來 揭示了 多 與 一 看似對立的關系 其本質(zhì)是統(tǒng)一的哲理 點明主旨 結合本課學到的知識 嘗試著寫一首含有意蘊的短詩 1 運用象征手法 2 選定幾個意象 3 展開大膽 豐富的想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短詩五首 人教部編版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短詩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44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