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 1.4 測量平均速度課件 新人教版.ppt
《八年級物理上冊 1.4 測量平均速度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 1.4 測量平均速度課件 新人教版.ppt(7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 1 小艇下滑時做什么運動 2 怎樣表示運動小艇的快慢 3 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變化情況是怎樣的 整個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嗎 4 怎樣測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和距離 并求出平均速度 學習目標 1分鐘 1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的實驗原理是什么 2 測量平均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3 測量路程需要什么儀器 測量時間需要什么儀器 自學指導 3分鐘 閱讀課本P23 24的內(nèi)容 并把重點內(nèi)容用筆畫出來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 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2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自學檢測 6分鐘 1 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測量的物理量有 和 分別用 和 測量 然后由公式 計算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路程s和時間t必須 即選定某路程s 必須用 所用的時間t 刻度尺 停表 對應 通過這一段路程 路程 時間 v s t 2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步驟 把小車放在 金屬片放在 用 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 用停表測量小車從 滑下到撞擊 的 根據(jù)測得的 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 將金屬片移至 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 測出小車從 滑過 所用的 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 斜面頂端 斜面底端 刻度尺 路程s1 斜面頂端 金屬片 時間t1 s1 t1 v s t 平均速度公式v1 斜面的中部 距離s2 斜面頂端 斜面上半段路程s2 時間 平均速度公式v2 思考 在教材圖1 4 1的方法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小車三次運動的平均速度v1 v2不相同 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請簡要列出兩條可能的原因 0 15 0 12 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 m s 0 20 斜面的坡度不同 選取路程不同等 3 斜面坡度不可過小 也不可過大 為什么 4 小紅在測量路程時 從斜面頂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點 這樣做對嗎 為什么 5 金屬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測量時間 斜面坡度過小 小車做變速運動不明顯 小車也有可能不會運動 坡度過大 小車運動太快 時間太短 會增大時間測量的誤差 不對 因為小車有一定長度 所以測量路程時 必須從小車的頭量到頭 或從尾量到尾 否則計算會出現(xiàn)錯誤 6 下圖所示 探究小車從斜面下滑過程速度的變化實驗 實驗原理是 該實驗要收集的數(shù)據(jù)是 和 為了便于測量 應使小車在斜面運動的時間長些 因此應使斜面保持較 填 大 或 小 的坡度 根據(jù)數(shù)據(jù)記錄 則小車通過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1 m s 若s2正好是s1的一半 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 s 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 s 由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是 小車從斜面滑下過程速度越來越 0 18 0 15 0 225 速度公式v s t 路程 時間 小 快 1 右圖所示 該秒表所示的時間為 min s 3 38 4 當堂訓練 25分鐘 2 觀察下圖停表 秒表 每一小格代表 s 此時的秒表所表示的時間是 s 0 1 71 1 3 小明在 測小車的平均速度 的實驗中 設計了下圖的實驗裝置 小車從帶刻度 分度值為1mm 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 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 B 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 1 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 進行測量的 2 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 應使斜面坡度較 3 請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 vAC m s 4 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 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 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v s t 小 4 00 1 0 03 大 4 用斜面和滑塊做 測物體的平均速度 實驗 當滑塊自頂端出發(fā)時開始計時 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 如圖所示 此過程中 滑塊的平均速度是 A 10cm sB 9cm sC 8cm sD 7cm s B 5 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 用閃頻照相機每隔0 1s拍攝一次 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所示 則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用時 s 平均速度為 m s 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0 3 1 00 快 6 小軍同學用下列四種方法測定小球沿桌面滾動時的平均速度 其中你認為最好的是 A 先選定一段較長的路程 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B 先選定一段較短的路程 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C 先選定一段較長的時間 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D 先選定一段較短的時間 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A 7 關于平均速度 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中正確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來精確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體通過一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幾個物體運動速度的平均值 C 8 2012 內(nèi)江 如圖所示 是某汽車啟動和到達的時間以及對應的里程表 盤面指示為千米數(shù) 的示數(shù) 由圖可知 汽車行駛的里程數(shù)為 Km 平均速度為 m s 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數(shù)字 120 11 1 9 一位同學騎自行車行駛在一段公路上 前5min行駛了1200m 然后又用0 5h行駛了9km 最后用5min行駛840m 這位同學騎自行車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 s 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 s 通過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 s 10 某同學參加百米賽跑 跑前24m用了4s 跑完100m用了12s 該同學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約是 A 6m s B 8 3m s C 7 15m s D 7 75m s 4 5 4 6 B 11 一個物體從靜止開始沿一條直線通過一段路程 運動得越來越快 在通過這段路程的最后3m時 用了2s 則該物體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 1 5m sB 2m sC 1m sD 2 5m s12 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規(guī)律 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 A 甲圖和丙圖B 甲圖和丁圖C 乙圖和丙圖D 乙圖和丁圖 C C 13 一個物體沿平直的高速公路運動 在10s內(nèi)通過60m的路程 通過前一半路程用了4s 那么該物體在前 后半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分別是 A 6m s 7 5m sB 5m s 7 5m sC 5m s 6m sD 7 5m s 5m s14 做直線運動的物體 在開始5s鐘內(nèi)通過5m的路程 接著靜止5s 再在5s鐘內(nèi)通過10m的路程 物體在這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1m s 15m s 2m s 1 5m s D A 15 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的全過程中 前一半路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0km h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 h 則在全路程內(nèi)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 hB 40km hC 45km hD 50km h B 注 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 熟悉平均速度的公式 分清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的區(qū)別 小結 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是v2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是 16 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的全過程中 前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0km h 后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0km h 則在全程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 hB 40km hC 45km hD 50km h A B t t C 小結 前一半時間的速度為v1 后一半時間速度為v2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是 17 甲 乙兩個人從同一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 甲在一半時間內(nèi)跑 在另一半時間內(nèi)走 乙在一半路程上跑 在另一半路程上走 他們跑的速度相同 走的速度也相同 則 A 甲先到終點B 乙先到終點C 甲 乙同時到達D 無法確定誰先到達 A 18 1 一列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 先以v1勻速駛完前一半路程 又以v2勻速駛完后一半路程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 如果列車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1 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2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 一段路程為s 如果列車在通過前2s 3路程時的平均速度為v1 通過后s 3路程時的平均速度為v2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1 v2 2 3v1v2 v1 2v2 2v1v2 v1 v2 19 2012 濱州 曉燕在學校春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 測得她在50m處的速度是6m s 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 5m s 則全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A 6m sB 6 25m sC 6 75m sD 7 5m s20 自古長江三峽雄奇險秀 滔滔江水奔騰直下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 散文家酈道元在其膾炙人口的 三峽 名篇中寫道 或王命急宣 有時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文中所描寫船的平均速度約為 A 5km hB 50km hC 100km hD 150km h B B 21 一個物體沿平直路運動 由靜止起在10s內(nèi)加速到20m s 共運動了80m 該物體在10s內(nèi)平均速度是 22 某汽車沿直線運動時 前半段路程用20m s速度行駛 后半段路程用30m s速度行駛 在整個路程中 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m s A 20m sB 10m sC 8m sD 都不對 C 24 23 公路上 一輛汽車以72km h的速度勻速行駛 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處的一輛勻速行駛著的自行車 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 A 5m sB 10m sC 15m sD 20m s24 一個物體沿平直路運動 由靜止起在10s內(nèi)加速到20m s 共運動了80m 該物體在10s內(nèi)平均速度是 A 20m sB 10m sC 8m sD 都不對 A C 25 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 共用了一個小時時間 前20分鐘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0km h 后40分鐘內(nèi)的速度是60km h 則該汽車在這1小時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 hB 40km hC 45km hD 50km h D 26 課外活動時 小明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運動 在某次訓練中 他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坐標系如圖所示 則小明在5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m s 6 27 甲 乙兩人多次進行百米賽跑 每次甲總比乙提前10m到達終點 現(xiàn)讓甲后退起跑線10m 乙仍在起點同時進行賽跑 則 A 甲 乙同時到達終點B 甲先到達終點C 乙先到達終點D 無法判斷28 多選 甲 乙兩同學進行百米賽跑 每次甲跑到終點時 乙總落后10m 如果甲在起跑線處 乙在甲前方10m同時起跑 則 甲 乙同時到達終點 乙先到達終點 未到終點前 乙在甲前邊 甲先到達終點 B AC 實驗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 小結 斜面 小車 停表 刻度尺 金屬板 實驗裝置組裝 如下圖 注意 調(diào)整斜面呈較小的坡度 使小車從靜止釋放 可加速下滑即可 并且不會滑落斜面 實驗步驟 課本第23頁 注意 1 小車運動距離為車頭到車頭的距離 2 小車從斜面頂端要從靜止釋放 3 測量過程中不要改變斜面的坡度 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進行中 記錄結果要有單位 實驗結論與分析 1 你的數(shù)據(jù)和其他同學相同嗎 為什么 討論 不相同 因為斜面的坡度 選取路程等不同 2 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據(jù)公式 計算 3 實驗中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疑問 擴展性實驗 嘗試實驗 1 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 2 測量人行走的速度變化 小結 小資料 由于超聲波指向性強 能量消耗緩慢 在介質(zhì)中傳播的距離較遠 因而超聲波經(jīng)常用于距離的測量 如測距儀和物位測量儀等都可以通過超聲波來實現(xiàn) 倒車雷達超聲測速儀 實驗 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提出問題 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變化情況是怎樣的 S1 S2 金屬擋板 設計實驗 s3 t3 t2 t1 金屬擋板的作用 便于測量時間 金屬片 進行實驗 金屬片 實驗數(shù)據(jù) 0 6m 金屬片 實驗時注意觀察停表的示數(shù)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實驗數(shù)據(jù) 金屬片 將金屬片移至S1的中點 測出小車從斜面頂點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 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上半段路程 0 3m 實驗時注意觀察表的示數(shù)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金屬片 實驗數(shù)據(jù) 0 3 1 5 0 2 0 12 0 15 分析與論證 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 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 v2 v3 結論 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 實驗數(shù)據(jù) 0 3 1 5 0 2 0 12 0 15 作業(yè) 1 課本第25頁 第1 2 3 4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八年級物理上冊 1.4 測量平均速度課件 新人教版 年級 物理 上冊 測量 平均速度 課件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725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