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概論》復習題.doc
《《文學概論》復習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文學概論》復習題.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文學概論》復習題 一.填空 1.美國當代文藝學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一書中提出了文學四要素的著名觀點,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活動,總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讀者四個要素組成。 2.藝術構思的方式:綜合、突出和簡化、變形、陌生化。 3.藝術構思的心理機制:回憶與沉思、想象與聯(lián)想、靈感與直覺、理智與感情、意識與無意識。 4.陌生化的提出者為蘇聯(lián)學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學創(chuàng)造的價值追求:真、善、美。其中,要義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實性”是衡量文學創(chuàng)造成就的首要標準。 6.藝術真實是主觀的真實,詩藝的真實,假定的真實,內蘊的真實。 7.在藝術概括的“個別與一般的統(tǒng)一”中分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爾從不同歷史階段的藝術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的角度,將藝術分為三種類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我們根據(jù)文學創(chuàng)造的主客體關系和文學作為意識形態(tài)對現(xiàn)實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學作品分為現(xiàn)實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對詩藝術形式的三種態(tài)度:重內容輕形式、重形式輕內容、內容形式并重。 10.聞一多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指:音樂的美(音節(jié))、繪畫的美(詞藻)、建筑的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11.高爾基的《母親》是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奠基之作。. 12.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主人公為格里高爾。 13.詩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練性、跳躍性、節(jié)奏韻律性。小說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細微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jié)敘述、具體充分的環(huán)境描寫。著重刻畫人物形象是小說走向成熟的標志。劇本的基本特征是:濃縮地反映社會生活、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沖突、以人物臺詞推進戲劇動作。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是: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 14.我們大體將文學文本劃分為三個層次:文學言語層、文學形象層、文學意蘊層。 15.馬克思提出的“特征性原則”成為了文學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點?!疤卣鳌钡母拍钍怯傻聡囆g史家希爾特提出來的,黑格爾認為他是“現(xiàn)代一位最大的藝術鑒賞家” 16.王國維將意境分為兩種: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17.人物的二重性特點為:行動元與角色。 18.抒情話語的修辭方式:比喻與象征、倒裝與歧義、夸張與對比、借代與用典。 19.18世紀法國學者布封提出“風格即人”的觀點。 20.期待視野主要呈現(xiàn)為文體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蘊期待這三個層次。 21.期待遇挫的兩種情況:順向相應和逆向受挫。 二.名詞解釋 1.文學理論 答:應從學科歸屬、對象任務、應有的品格等三個方面定義文學理論。 從學科歸屬來說,文學理論是文藝學的三個分支之一,與其他分支有極其緊密地聯(lián)系;從對象任務來說,文學理論應以文學的普遍規(guī)律為研究范圍;從應有的品格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學理論,它作為一門科學,具有實踐性和自身獨特的價值取向。 總的來說,文學理論即研究文學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規(guī)律,它以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為基礎,又以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為理論指導,凌駕于一切作家和作品之上,要求普遍性,如“文學是什么?”的問題。 2.藝術發(fā)現(xiàn) 答:藝術發(fā)現(xiàn)是作家在內心積累了相當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無意識地根據(jù)自己認識生活和評價生活的生活原則和審美趨向,對外在事物進行觀察和審視時所得到的一種獨特的領悟。 藝術發(fā)現(xiàn)是文學創(chuàng)造活動發(fā)生的最早契機,被稱為“藝術家的眼睛”。 3.創(chuàng)作動機 答:創(chuàng)作動機是由作家的內在需要所鼓動,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況下形成易感點,與某種外部刺激相迎合之后所帶來的極強的行動力量,并對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隱或顯的意圖。 4.藝術構思 答: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在某種創(chuàng)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藝術思維過程,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藝術構思的方式:綜合、突出和簡化、變形、陌生化。 藝術構思的心理機制:回憶與沉思、想象與聯(lián)想、靈感與直覺、理智與感情、意識與無意識。 5.陌生化 答:陌生化的提出者為蘇聯(lián)學者什克洛夫斯基。它是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 陌生化將習見的事物換一種方式出現(xiàn)以取得最佳效果。陌生化的重點是在改變事物的表述或描述方式。 6.靈感 答:靈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認識發(fā)生飛躍的心理現(xiàn)象,它的突出特征是非預期性和轉瞬即逝性,產生的原因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7.直覺 答:直覺英文意為“直接而瞬間的、未經意識思維和判斷而發(fā)生的一種正在領會或知道的方式”在藝術構思中,直覺就是省略了推理過程而對事物的底蘊或本質作出了直接了解和揭示。 8.即興 答:即興和推敲都是物化階段語言、文學的操作方式。 即興是作家因受某一外界刺激或內在沖動的作用,興會來臨,在文字操作過程中,迅速地創(chuàng)作出某作品的狀況,即興的特點是趁熱打鐵。 9.藝術真實 答:“真實性”是衡量文學創(chuàng)造成就的首要標準。藝術真實既非生活真實也非科學真實,而是主體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世界中去,經過藝術創(chuàng)造,與“善”“美”共生并存的審美化真實。 10.典型 答: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論創(chuàng)立的一個概念。文學典型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我們給文學典型以這樣的定義:作為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典型是文學言語系統(tǒng)中顯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敘事性作品中,又稱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1.意境 答:意境是我國古典文論獨創(chuàng)的一個概念,它是華夏抒情文學和抒情理論高度發(fā)達的產物。意境是指文學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它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 12.意象 答:意象是中國首創(chuàng)的一個審美范疇。意象又稱觀念意象或審美意象,是指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以象征性、荒誕性為其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觀念和抽象思維的制導下創(chuàng)造的具有多解性和多義性的達到人類審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3.(重點)期待視野 答:在文學閱讀之先及文學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于個人與社會的復雜心理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個既成的心理圖示,叫做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簡稱期待視野。這種期待視野主要呈現(xiàn)為文體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蘊期待這三個層次。期待視野包括個人期待視野和公共期待視野兩種類型。 14.隱含的讀者 答:隱含的讀者是相對于現(xiàn)實讀者而言的,是指文本自身設定的能夠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體化的預想讀者。 15.正誤與反誤 答:正誤:讀者的理解與作者本意相悖,卻與作品本身相符。 反誤:讀者的理解既與作者本意相悖,也與作品本身相左。 16.共鳴 答:文學接受進入高潮階段的一個標志,是指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以及人物命運遭遇所打動,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tài)。 三.簡答 1.文學有那兩種含義?現(xiàn)在通行的文學含義是什么? 答:文學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廣義的文化含義和狹義的審美含義。 廣義的文化含義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言語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基本與“文化”同義。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中國的章炳麟、西方的韋勒克。 狹義的審美含義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小說、散文、劇本等。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曹丕、西方查里斯﹒巴托。 文學的通行含義:文學是一門表現(xiàn)人類審美屬性的語言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它介于廣義和狹義之間。 2.文學創(chuàng)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與科學、宗教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答: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有別于物質生產,而且也作為精神生產的特殊方式有別于其他精神生產和藝術生產。 a.同科學、哲學的本質區(qū)別在于:科學和哲學是把客觀世界概念化和理性化,而文學是把客觀世界形象化和情感化??茖W生產的特點在于揭示客體的真實本質,各種諸如哲學的理論活動也偏重于科學反映,而文學雖然也包含著科學認識的因素,可這些因素卻被審美化了。 b.同宗教相比:雖然二者都致力于虛擬世界的創(chuàng)造,都有形象化和情感化的取向。但是二者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即宗教以虛擬的世界為真,而文學以虛擬的世界為假。宗教使人忘卻現(xiàn)實和否定人自身的價值,文學則是要導向能充分體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世界。 3.文學話語作為一種“言語”與日常語言和科學語言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說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語言? 答:a.科學言語以說理為目的和手段,語言風格:嚴謹、規(guī)范、艱澀。 b.日常言語以交流為目的和手段,語言風格:通俗、簡單、易懂。 c.文學言語以審美為目的和手段,語言風格:反常、陌生、復雜。文學言語更富有藝術性、技巧性,將無限的意蘊包含于有限的言語中。 然而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的語境中,其運用千變萬化,它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所以,文學創(chuàng)造不止以言語為材料,而且旨在創(chuàng)造新的言語系統(tǒng),通過創(chuàng)造性言語系統(tǒng)塑造文學形象。 所以說它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語言。 4.舉例說明藝術發(fā)現(xiàn)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A.是作家獨特眼光和非凡觀察力的凝合,體現(xiàn)著深層的心理內容。例如魯迅的《藥》,將沾滿革命者鮮血的血饅頭作治病的藥引子,這一看似荒誕而血腥又殘酷的故事情節(jié)正是作家用犀利的眼光觀察到大眾心靈麻痹和對革命無知的內心深處的哀號與抗爭。 B.是對外在事物的獨特把握,是外物與作家內心體驗的契合。例如,從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動只是有機體的機械力活動,當茨威格由此發(fā)現(xiàn)賭徒正在掙扎著靈魂的時候,便融進了自己的內在體驗。 5.自己是否從事過文學創(chuàng)作?是否發(fā)生過靈感?如果有,試述靈感的特點與個人體會,并嘗試與直覺比較。 答:若回答此參考題目,先將靈感的定義答上,再根據(jù)靈感非預期性和轉瞬即逝性的特點結合自身體會答題。最后與直覺進行比較:第一,將直覺定義答上;第二,寫出課本上三點區(qū)別。即: a.靈感是長久思索艱苦勞動之后的成果,直覺卻是從整體上對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斷。 b.靈感發(fā)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覺卻往往發(fā)生在第一次碰頭之時。 c.靈感是獲取成熟的答案,直覺則是得到推測性的洞察。 6.藝術真實有哪些主要特征?說明藝術真實區(qū)別于生活真實以及科學真實的原理。 答:A.與生活真實不同。藝術真實以假定性情景表現(xiàn)對社會生活內蘊的認識和感悟,即情景為假,內蘊為真。 a.情景假:文學不是對生活的照搬照抄,是作家根據(jù)自己的主觀認識和感悟,對生活真實進行選擇、發(fā)掘、提煉、補充、集中、概括,以及通過虛構和想象加以重組、變形和再塑的結果。例如,《聊齋志異》中的鬼魅狐妖,《紅樓夢》中的寶黛的夢幻前世。 b.內蘊真:作家能夠通過社會的表層把握生活的本質的真實和人性、情感的真實。例如,對《聊齋志異》,魯迅先生評價它雖是寫妖怪,卻寫妖怪也多情、通人情世故,使人覺得可親,實以神鬼之名演繹人間悲喜。 B.與科學真實不同。藝術真實對客體世界的反應具有主觀性和詩意性。 a.主觀性: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例如《紅高粱》中,“紅色的天空”可以被看作是失戀者眼中的天空。 b.詩藝性:重視藝術手段和藝術技巧。例如,《水滸》的“糖葫蘆”結構和《紅樓夢》的網狀結構。 7.(重點)談談象征性文學與現(xiàn)實型、理想型文學的區(qū)別 答:現(xiàn)實型文學是一種側重寫實的方式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的文學形態(tài)。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現(xiàn)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xiàn)主觀理想的文學形態(tài)。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現(xiàn)性和虛幻性。而象征性文學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tài),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朧性。 第一,現(xiàn)實型文學重在再現(xiàn)現(xiàn)實,理想型文學重在表現(xiàn)情感,象征型文學則重在寄予某種意念、意蘊。 其次,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都具有直接性。再現(xiàn)是通過生活現(xiàn)象的直接描繪反映現(xiàn)實;表現(xiàn)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情感態(tài)度。而象征型文學則以暗示的方法間接地傳達某種觀念和意味。 最后,現(xiàn)實型文學和理想型文學的思想內容、情感意義相對明確,而象征型文學的審美意蘊則是朦朧、多義、含蓄的。 8.(重點)區(qū)別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報告文學 答:A.詩歌是一種凝練、結構活躍、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的文學體裁。是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格律詩和自由詩等。詩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練性、跳躍性、節(jié)奏韻律性。 B.小說是一種側重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樣式。小說可以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等。小說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細微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jié)敘述、具體充分的環(huán)境描寫。著重刻畫人物形象是小說走向成熟的標志。 C.劇本是一種側重以人物臺詞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沖突的文學體裁。劇本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按場次劃分,還可以分為獨幕劇與多幕劇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濃縮地反映社會生活、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沖突、以人物臺詞推進戲劇動作。 D.散文有廣義的散文和狹義的散文。文學散文是一種題材廣泛、結構靈活、注重抒寫真實感覺、境遇的文學體裁。它的基本特征是: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 E.報告文學是一種在真人真事基礎上塑造藝術形象,及時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 9.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與典型環(huán)境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A.審美特征:生動獨特的形象和高度的概括性 B.典型人物與典型環(huán)境的關系: 一方面,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形成的。典型環(huán)境不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礎,而且還逼迫著人物的行動,制約著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遠都在環(huán)境面前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它又可以對環(huán)境發(fā)生反作用??傊?,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相互依存:典型人物的刻畫離不開典型環(huán)境,典型環(huán)境是典型人物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反之,典型環(huán)境是以典型人物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系統(tǒng),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10.舉例說明文學意境的特征 答:A.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特征。 a.景中藏情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全詩是對客觀景物的具體描寫,字面上沒有透露出一點對友人的態(tài)度,但是從煙花三月、黃鶴樓頭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對友人的祝福,而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又將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表面上寫景,實際卻是句句抒情。 b.情中見景式。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之中雖不見景物描寫,但是當讀者了解了作者寫詩時的險惡處境和痛苦心情之后就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閃耀著血淚之光的圖畫。 c.情景并茂式。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處處情態(tài)畢現(xiàn)、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B.虛實相生。這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結構特征。如果說實境是意境中較為真實的景、形、境,那么虛境則是景外景、形外形、境外境。例如南宋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寫詩人游園,卻久扣柴扉舊不開,十分掃興,然而突然看到一支怒放的紅杏伸出墻外。它那盎然生機已足以引起詩人對滿園春色的聯(lián)想。 C.韻味無窮。這是意境的審美特征。例如李白的《憶秦娥》,這首詩氣勢博大,意境蒼涼沉郁。詩中各種對比與烘托營造了美的韻致,并和以簫聲柳色,伴以晚霞西風,讓人回味無窮。 11.文學抒情和敘事有哪些主要區(qū)別? 答:A.抒情偏重于變現(xiàn)自己的主觀世界,敘事偏重于再現(xiàn)客觀世界 B.抒情偏于用話語的聲音組織和畫面組織來象征性地表現(xiàn)情感,敘事偏于用話語的意義來講故事 C.敘事受對象的客觀性制約少了一些,敘事受對象的客觀性制約則多一些。 12.風格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答:A.定義: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中通過言語結構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讀者的持久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 B.內涵:a.言語特色是外部特征。b.創(chuàng)作個性是內在依據(jù)。c.主體與對象的和諧統(tǒng)一是基本條件。 13.形成期待視野的因素(思考:可否改編為“期待視野是如何形成的?”問題的答案) 答:A.由生活實踐和文化教養(yǎng)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即讀者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審美趣味、情感傾向、人生追求、政治態(tài)度等等。 B.一定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即讀者對各種文藝體裁、文藝發(fā)展史、文藝發(fā)展狀況、文藝自身的技巧、手法、創(chuàng)作規(guī)律、藝術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C.特定的生理機制。即讀者的性別、年齡、氣質類型等生理特征。 14.(重點)文學接受為什么需要填空、對話與興味?(即造成填空、對話與興味的原因) 答:A.文學文本是抽象性文字符號的系列組合。這些符號,只有經由讀者的理解、想象、體驗,才能還原為可以構成審美的形象。(例如黛玉肖像) B.文學語言主要使用的描述性語言,有著明顯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隱含著無數(shù)的“空白”,必須經由讀者填空、對話與興味才能把握。 15.文學活動中為什么會發(fā)生異變?課本P343 答:A.客觀原因:文學語言本身不確定性而導致的“空白”。 B.主觀原因:讀者不同的個性化的期待視野所致 a.政治觀念會導致異變。(例如,詩經中的《關睢》)b.預定的文化觀念會導致異變。(例如,麥爾維爾的《白鯨》)c.文化視野會導致異變。(例如,《離騷》)d.個人經驗會導致異變。(王國維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e.文學欣賞能力會導致異變。(例如宋人讀杜牧詩《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四.論述題 1.文學活動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 答:美國當代文藝學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一書中提出了文學四要素的著名觀點,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活動,總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讀者四個要素組成。 這四個要素在文學活動中形成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體關系。其中,世界是文學活動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客觀基礎,它不僅是作品的反映對象,也是作者與讀者的基本生存環(huán)境,是他們能通過作品產生對話的物質基礎;作者則是文學生產的主體,他把對世界的獨特審美體驗通過作品傳達給讀者;至于讀者,則是文學接受主體,通過作品與作者進行潛在的精神溝通,而作品,既是世界的鏡子,又是作者的創(chuàng)造物,還是讀者的閱讀對象,是使上述一切環(huán)節(jié)成為可能的中介。 綜上所述,可知文學活動系統(tǒng)是由世界、作者、讀者、作品構成的一個交往結構。 2.談談你對“有意味的形式”這一概念的見解 答:19世紀末西方現(xiàn)代主義出現(xiàn)之后,英國文藝批評家克萊夫﹒貝兒提出了并產生過較大影響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藝術作品的基本性質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為它們內蓄著一定的社會歷史內容和人類的審美情感。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事物的形式不斷的作用于人們的生活,人們也在不斷認識它們的過程中把它們主觀化、情感化、心靈化,久而久之,這些形式就成為人類情感與意識的較為固定的表現(xiàn);因此,當它們從現(xiàn)實的具體事物身上分化出來而成為獨立的、具有穩(wěn)定性的審美對象時,盡管它們與自己曾經所擁有的社會功利內容及目的之間呈現(xiàn)出明顯的疏離狀態(tài),然而它們都由于能與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結構相對應,因而依然能給人們以“有意味”的審美感受從而達到情感上的交流。 這一詮釋在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程式化表現(xiàn)上得到充分的確證。如曹操的白臉譜讓人想起奸詐,而關云長的紅臉臉譜則是忠義的象征,等等。 3.舉例說明文學言語和普通言語的不同。 答:A.文學言語層是文學文本首先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供其閱讀的具體言語系統(tǒng)。由于這是由作家選擇一定的語言材料、按照藝術世界的詩意邏輯創(chuàng)造的特殊言語系統(tǒng),所以這個系統(tǒng)中的 “言語”,總的說來已與一般言語有了明顯的不同。 B.文學言語除了人們經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還有以下三個特點須格外注意: a.文學言語是內指的。普通言語是外指性,即指向言語符號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必須遵守各種形式邏輯的原則。而文學言語是內指的,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有時不必符合現(xiàn)實生活邏輯,只要符合詩意邏輯,與整個藝術世界的氛圍統(tǒng)一就可以了。例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月是故鄉(xiāng)明”等,明顯違反現(xiàn)實真實,而文學言語的內指性使其指向詩中特定的情景,符合這個藝術世界的詩意就可以了。 b.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人類的語言符號一般有兩種功能,即指稱功能和表現(xiàn)功能。普通言語側重運用它的指稱功能,漸漸脫離實際語境,與人的情感生活相分離。而文學言語則把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學言語中蘊含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例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月是故鄉(xiāng)明”中的“花”、“鳥”和“月”,在普通言語看來,只不過是符號背后的實物,而在文學言語中,已被傷感、悲戚的心情所浸染 ,“花”、“鳥”代表個人的感傷,“月”代表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c.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普通言語強調“說了什么”,是以一種自動化的現(xiàn)象;而文學言語強調“如何去說”,是一種有意不使讀者輕易理解的“阻拒性”“陌生化”的言語。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八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以顛倒語序,措辭押韻的手法使普通的鸚鵡啄稻粒、鳳凰棲碧枝的情景含蓄的描寫出來,并烘托出作者深沉的郁郁失落之情。 4,(重點)文學形象有哪些特征?舉例說明之。 答:A.文學形象,是讀者在閱讀文學言語系統(tǒng)過程中,經過想象和聯(lián)想而在頭腦中喚起的具體可感的動人的生活圖景。 B.文學形象有如下特征: a.文學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既是主觀創(chuàng)造的產物,又必須以客觀形象為依據(jù)。例如同寫柳絮,林黛玉《唐多令》“漂泊亦如人薄命”寫出的是對生命無助的感嘆,寫出了自己可能同柳絮一樣,空有才華風流之情,卻終難逃紅顏薄命的結局;“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寫了美好時光的稍縱易逝;“談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而去,忍淹留”則悲嘆自己凄苦而悲慘的命運。是一首極其悲情之作。而薛寶釵《臨江仙》則欣賞柳絮輕盈優(yōu)美的舞姿和自由的飛翔,一句“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寫柳絮脫離柳枝后更加自由,可以憑借風力直沖云霄。表達了她對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b.文學形象是假定與真實的統(tǒng)一。形象本身是假的,但反映的生活內蘊卻是真的。例如李白“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極富夸張的假定描寫中,卻是蘊含著作者生活中的悲憤之重。 c.文學形象是個別與一般的統(tǒng)一。既是獨特的“這一個”,又具有普遍性。例如《西游記》中豬八戒,這個形象是獨一無二的,其好色、貪吃、遇到困難退縮的性格特點卻是在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 d.文學性形象又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文學文本提供的形象不是直觀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這就決定了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例如《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描寫,作者告訴了我們她的身份、外貌美麗不丑陋、性格聰慧纖弱而又多愁善感等等。這是確定的。然而林黛玉具體怎樣美麗,具有怎樣的相貌、氣質神韻,這又是不確定的。比如,“態(tài)生兩靨之愁”是何種愁,“姣花照月”是怎樣的風情,“弱柳扶風”又是怎樣的神韻,“病如西子勝三分”,要美麗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的非確定性因素。-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文學概論 文學 概論 復習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845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