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歸納法》說課稿.doc
《《數學歸納法》說課稿.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數學歸納法》說課稿.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數學歸納法》說課稿 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是隴西一中的數學教師王耀文,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次說課活動. 我要講的課題是《數學歸納法》(第一課時),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數學第三冊(選修Ⅱ),本課是高中數學第三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 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明.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學中許多與正整數有關的命題,用不完全歸納法證明是不可靠的,用完全歸納法證明又是不可能的,為解決這一“有限”與“無限”的矛盾,數學歸納法應運而生.所以數學歸納法是一種十分嚴謹而又重要的方法,也是歷年高考中比較常考的證明方法. 它可以證明某些與正整數有關且具有遞推性的數學命題,也可以通過“有限”來解決某些“無限”問題. 1.2重點、難點 重點是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理解“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的實質,接受數學歸納法的證題思路. 難點有兩個,一是學生初步對數學歸納法原理的理解;二是數學歸納法的兩個步驟及其作用. 2教材目標的確定 2.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數學歸納法的發(fā)現過程,理解數學歸納法原理;理解數學歸納法的操作步驟;能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學命題并能正確書寫證明步驟. 2.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想、歸納、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發(fā)現數學歸納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和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經歷數學思維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 “‘發(fā)現’的過程教學”和“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體現兩點: ⑴由學生的特點確定啟發(fā)探究和感性體驗的學習方法. 由于本節(jié)課安排在高三階段,且為數學基礎較好的理科學生的選修內容,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這一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發(fā)現數學結論和規(guī)律,掌握數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⑵由教材特點確定以引導發(fā)現為教學主線. 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教學重點應該是方法的應用.但是我認為雖然數學歸納法的操作步驟簡單、明確,教師卻不能把教學過程簡單的當作方法的灌輸,技能的操練.對方法作簡單的灌輸,學生必將半信半疑,興趣不大.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實例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再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理解數學歸納法,揭示數學歸納法的實質. 對于數學歸納法的應用,只要求學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掌握應用原理證題的步驟,學會證明一些簡單的問題. 4學法的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也有人說:“一個普通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別人去發(fā)現真理”.總之素質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因此本節(jié)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激發(fā)學生思維,盡可能為學生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提供必要的條件、增加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此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4.1 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主動發(fā)現 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養(yǎng)成善于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4.2觀察分析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新問題; 4.3合作學習 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高水平的思維和學習活動,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還能使教學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增強平等意識,促進相互理解. 4.4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掌握方法. 5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本階段,我設想強化數學歸納法產生過程的教學,把數學歸納法的產生寓于對歸納法的分析、認識當中,把數學歸納法的產生與不完全歸納法的完善結合起來.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看到數學歸納法產生的背景,從一開始就注意到它的功能,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強化歸納思想的教學,這不僅是對中學數學中以演繹思想為主的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引導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良機.為此,本節(jié)課我設想以思維過程為主線,發(fā)現為目標,把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五個階段. 5.1 設置懸念,引入新課(引起學生回顧、聯想和認知沖突) 在本階段的教學中,我想應從對歸納法的認識開始,到對不完全歸納法的認識,再到不完全歸納法可靠性的認識,直到怎么辦結束.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請同學們回憶:我們是如何推導首項為 ,公差為 的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像這種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結論的推理方法,叫做歸納法.用歸納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具體的事例發(fā)現一般規(guī)律,但是僅根據特殊事例所得出的結論有時是不正確的.我們看一個例子:歷史上曾有人用不完全歸納法推理得出一個質數公式 ,這個公式當 1、2、3、…40時都是正確的,但當 41時,它不是質數.那么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否正確呢?要不要證明?這個與正整數有關的數學命題,怎么證明? 如果能一個一個地算下去,都把它算出來,那也是一種證明方法,但是算得完嗎?顯然,是不行的,那怎么辦? 5.2 從生活實例引入,描述數學歸納法(設計趣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歸納法的引入是學習數學歸納法的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根據以往的經驗,不論老師如何解釋,學生對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往往迷惑不解,將信將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實例,使學生在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中領悟數學歸納法,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2.1引入實例 我們看一個生活中的的例子:展覽館門前排了很長的隊等候參觀,新來者懷疑自己能否進入,于是去問看門人:“我現在排隊能進去嗎?”看門人回答時說了一句話,他立即高興的去排隊了,請問看門人回答時說了一句什么話?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指出,答案很簡單:“如果前一個人能進去,那么后一個人一定能進去.”這就是依此類推的法則.他看見第一個人進去了,依次法則,第二個人必能進去,第三個人也必能進去,依次下去,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所以我一定能進去.所以他很高興的去排隊了. 5.2.2理解實例 這一階段從介紹遞推思想開始,到認識遞推思想,運用遞推思想,直到歸納出二個步驟結束.把遞推思想的介紹、理解、運用放在主要位置,必然對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帶來指導意義.理解數學歸納法中的遞推思想,要特別注意其中第二步,即證明 命題成立時必須用到 時命題成立這個假設條件.中學數學中的許多重要結論,用數學歸納法加以證明,可以使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深化一步. 事實上這時已經觸及到了數學歸納法,所以在此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怎樣才能保證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參觀?必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1首先第一個人一定要進去; 2假設第一個人進去后,第二個人一定也要進去,第二個人進去后,第三個人一定要進去……也就是說,假設前面一個人進去后,后面一個人一定也要進去;即假設當第 個人進去后,第 個人也一定要進去,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參觀. 強調 很顯然,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5.2.3提升實例 在上述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我們把上例換成前面的數學問題(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請問,要是這無窮多個等式都成立,必須 此時高三理科學生容易發(fā)現結論: 1第一個等式要成立,即 時, 要成立; 2假設第 個等式要成立,一定要推出第 個等式也要成立,也就是說,要由 一定能推出 也成立.請問:這兩步能做到嗎? 5.2.4發(fā)現數學歸納法 哪一位同學能板演一下 學生嘗試后,教師解析學生的書寫格式.(注意板書) 5.3提升理念,形成數學歸納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此階段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得出數學歸納法原理,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請問:如何證明一個關于正整數的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證明一個關于正整數的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只須滿足: 1證明當 時命題成立; 2假設 ( 時命題成立,證明 是命題也成立; 由1、2可知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 這種證法的本質步驟可以歸結為“證明兩個條件,得出一個結論”.這種證明方法就叫做數學歸納法(板書課題). 數學歸納法的這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命題遞推的基礎.,第二個步驟是命題遞推的根據,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第二步是數學歸納法的核心,在從 到 的遞推過程中,必須要用到歸納假設,這是數學歸納法證題的本質特征.否則,不論形式上多么相似,也不能稱此證明方法為數學歸納法. 5.4目標訓練—數學歸納法的初步應用(通過應用理解數學歸納法,弄清數學歸納法的兩個步驟及其應用), 在本階段教學中我選用了一道典型的題目,目的是初步明確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和用途. 例 設有數列 表示數列 前 項的和,計算 , , ,由此推猜 ,并證明你的結論. 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4.1 兩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練習 5.4.2 全班同學評價,教師個別輔導 5.4.3 大家形成共識,歸納解題步驟(注意板書) 5.5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這一階段通過小結,使學生對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抓住重點進行課后復習并在課外拓展. 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5.1內容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數學歸納法是解決與自然數有關的數學命題的有力工具,應用非常廣泛,后面還要陸續(xù)介紹如何用數學歸納法解決各種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掌握兩點:⑴理解數學歸納法原理,掌握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步驟和格式. 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步驟簡單的說:“遞推基礎不可少,歸納假設要用到,結論寫明莫忘掉”.⑵會證一些簡單的恒等式,初步理解其第二步的作用及書寫格式. 5.5.2課外延展 我按照“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的原則,把課外活動作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提高,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因此我考慮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課堂解決,而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⑴若你要證明的命題只對大于3的正整數成立,那么應從幾開始驗證? ⑵若你要證的命題是對所有的正偶數成立,上述兩個步驟又怎樣應用? 5.5.3作業(yè)布置 ⑴閱讀教材第62~63頁內容并整理筆記; ⑵課外作業(yè):第64頁練習. 6板書設計 我考慮本節(jié)課板書設計要突出兩點: ⑴目的性 數學歸納法的形成過程及數學歸納法的描述; ⑵示范性 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規(guī)范格式,整個過程中的等式成立,等式也成立,等式都成立三者之間嚴謹的邏輯關系也要表述清楚,使論證無懈可擊,更充分,更完美.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懇請各位專家和評委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是隴西一中的數學教師王耀文,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次說課活動. 我要講的課題是《數學歸納法》(第一課時),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數學第三冊(選修Ⅱ),本課是高中數學第三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 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明.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學中許多與正整數有關的命題,用不完全歸納法證明是不可靠的,用完全歸納法證明又是不可能的,為解決這一“有限”與“無限”的矛盾,數學歸納法應運而生.所以數學歸納法是一種十分嚴謹而又重要的方法,也是歷年高考中比較??嫉淖C明方法. 它可以證明某些與正整數有關且具有遞推性的數學命題,也可以通過“有限”來解決某些“無限”問題. 1.2重點、難點 重點是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理解“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的實質,接受數學歸納法的證題思路. 難點有兩個,一是學生初步對數學歸納法原理的理解;二是數學歸納法的兩個步驟及其作用. 2教材目標的確定 2.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數學歸納法的發(fā)現過程,理解數學歸納法原理;理解數學歸納法的操作步驟;能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學命題并能正確書寫證明步驟. 2.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想、歸納、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發(fā)現數學歸納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和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經歷數學思維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 “‘發(fā)現’的過程教學”和“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體現兩點: ⑴由學生的特點確定啟發(fā)探究和感性體驗的學習方法. 由于本節(jié)課安排在高三階段,且為數學基礎較好的理科學生的選修內容,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這一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發(fā)現數學結論和規(guī)律,掌握數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⑵由教材特點確定以引導發(fā)現為教學主線. 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教學重點應該是方法的應用.但是我認為雖然數學歸納法的操作步驟簡單、明確,教師卻不能把教學過程簡單的當作方法的灌輸,技能的操練.對方法作簡單的灌輸,學生必將半信半疑,興趣不大.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實例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再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理解數學歸納法,揭示數學歸納法的實質. 對于數學歸納法的應用,只要求學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掌握應用原理證題的步驟,學會證明一些簡單的問題. 4學法的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也有人說:“一個普通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別人去發(fā)現真理”.總之素質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因此本節(jié)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激發(fā)學生思維,盡可能為學生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提供必要的條件、增加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此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4.1 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主動發(fā)現 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養(yǎng)成善于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4.2觀察分析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新問題; 4.3合作學習 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高水平的思維和學習活動,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還能使教學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增強平等意識,促進相互理解. 4.4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掌握方法. 5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本階段,我設想強化數學歸納法產生過程的教學,把數學歸納法的產生寓于對歸納法的分析、認識當中,把數學歸納法的產生與不完全歸納法的完善結合起來.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看到數學歸納法產生的背景,從一開始就注意到它的功能,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強化歸納思想的教學,這不僅是對中學數學中以演繹思想為主的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引導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良機.為此,本節(jié)課我設想以思維過程為主線,發(fā)現為目標,把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五個階段. 5.1 設置懸念,引入新課(引起學生回顧、聯想和認知沖突) 在本階段的教學中,我想應從對歸納法的認識開始,到對不完全歸納法的認識,再到不完全歸納法可靠性的認識,直到怎么辦結束.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請同學們回憶:我們是如何推導首項為 ,公差為 的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像這種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結論的推理方法,叫做歸納法.用歸納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具體的事例發(fā)現一般規(guī)律,但是僅根據特殊事例所得出的結論有時是不正確的.我們看一個例子:歷史上曾有人用不完全歸納法推理得出一個質數公式 ,這個公式當 1、2、3、…40時都是正確的,但當 41時,它不是質數.那么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否正確呢?要不要證明?這個與正整數有關的數學命題,怎么證明? 如果能一個一個地算下去,都把它算出來,那也是一種證明方法,但是算得完嗎?顯然,是不行的,那怎么辦? 5.2 從生活實例引入,描述數學歸納法(設計趣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歸納法的引入是學習數學歸納法的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根據以往的經驗,不論老師如何解釋,學生對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往往迷惑不解,將信將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實例,使學生在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中領悟數學歸納法,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2.1引入實例 我們看一個生活中的的例子:展覽館門前排了很長的隊等候參觀,新來者懷疑自己能否進入,于是去問看門人:“我現在排隊能進去嗎?”看門人回答時說了一句話,他立即高興的去排隊了,請問看門人回答時說了一句什么話?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指出,答案很簡單:“如果前一個人能進去,那么后一個人一定能進去.”這就是依此類推的法則.他看見第一個人進去了,依次法則,第二個人必能進去,第三個人也必能進去,依次下去,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所以我一定能進去.所以他很高興的去排隊了. 5.2.2理解實例 這一階段從介紹遞推思想開始,到認識遞推思想,運用遞推思想,直到歸納出二個步驟結束.把遞推思想的介紹、理解、運用放在主要位置,必然對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帶來指導意義.理解數學歸納法中的遞推思想,要特別注意其中第二步,即證明 命題成立時必須用到 時命題成立這個假設條件.中學數學中的許多重要結論,用數學歸納法加以證明,可以使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深化一步. 事實上這時已經觸及到了數學歸納法,所以在此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怎樣才能保證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參觀?必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1首先第一個人一定要進去; 2假設第一個人進去后,第二個人一定也要進去,第二個人進去后,第三個人一定要進去……也就是說,假設前面一個人進去后,后面一個人一定也要進去;即假設當第 個人進去后,第 個人也一定要進去,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排隊的人都能進去參觀. 強調 很顯然,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5.2.3提升實例 在上述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我們把上例換成前面的數學問題(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請問,要是這無窮多個等式都成立,必須 此時高三理科學生容易發(fā)現結論: 1第一個等式要成立,即 時, 要成立; 2假設第 個等式要成立,一定要推出第 個等式也要成立,也就是說,要由 一定能推出 也成立.請問:這兩步能做到嗎? 5.2.4發(fā)現數學歸納法 哪一位同學能板演一下 學生嘗試后,教師解析學生的書寫格式.(注意板書) 5.3提升理念,形成數學歸納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此階段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得出數學歸納法原理,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請問:如何證明一個關于正整數的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證明一個關于正整數的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只須滿足: 1證明當 時命題成立; 2假設 ( 時命題成立,證明 是命題也成立; 由1、2可知命題對所有的正整數都成立. 這種證法的本質步驟可以歸結為“證明兩個條件,得出一個結論”.這種證明方法就叫做數學歸納法(板書課題). 數學歸納法的這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命題遞推的基礎.,第二個步驟是命題遞推的根據,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第二步是數學歸納法的核心,在從 到 的遞推過程中,必須要用到歸納假設,這是數學歸納法證題的本質特征.否則,不論形式上多么相似,也不能稱此證明方法為數學歸納法. 5.4目標訓練—數學歸納法的初步應用(通過應用理解數學歸納法,弄清數學歸納法的兩個步驟及其應用), 在本階段教學中我選用了一道典型的題目,目的是初步明確數學歸納法的實質和用途. 例 設有數列 表示數列 前 項的和,計算 , , ,由此推猜 ,并證明你的結論. 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4.1 兩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練習 5.4.2 全班同學評價,教師個別輔導 5.4.3 大家形成共識,歸納解題步驟(注意板書) 5.5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這一階段通過小結,使學生對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抓住重點進行課后復習并在課外拓展. 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5.5.1內容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數學歸納法是解決與自然數有關的數學命題的有力工具,應用非常廣泛,后面還要陸續(xù)介紹如何用數學歸納法解決各種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掌握兩點:⑴理解數學歸納法原理,掌握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步驟和格式. 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步驟簡單的說:“遞推基礎不可少,歸納假設要用到,結論寫明莫忘掉”.⑵會證一些簡單的恒等式,初步理解其第二步的作用及書寫格式. 5.5.2課外延展 我按照“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的原則,把課外活動作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提高,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因此我考慮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課堂解決,而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⑴若你要證明的命題只對大于3的正整數成立,那么應從幾開始驗證? ⑵若你要證的命題是對所有的正偶數成立,上述兩個步驟又怎樣應用? 5.5.3作業(yè)布置 ⑴閱讀教材第62~63頁內容并整理筆記; ⑵課外作業(yè):第64頁練習. 6板書設計 我考慮本節(jié)課板書設計要突出兩點: ⑴目的性 數學歸納法的形成過程及數學歸納法的描述; ⑵示范性 數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規(guī)范格式,整個過程中的等式成立,等式也成立,等式都成立三者之間嚴謹的邏輯關系也要表述清楚,使論證無懈可擊,更充分,更完美.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懇請各位專家和評委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數學歸納法 數學 歸納法 說課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880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