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研究ppt課件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研究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研究ppt課件(8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研究,1,回顧,實地調查研究的興起 社會調查機構 高校社會學研究機構 陶孟和和李景漢的實地調查研究,2,主要內容,社會問題的整體研究 家庭問題研究 人口問題研究 勞工問題研究 貧窮問題研究 華僑問題研究,3,(一)社會問題的整體研究,1.陶孟和對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 1924年,陶孟和的《社會問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分析了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的關系,認為:“社會實在是一種有機的實體,因為那無數(shù)的社會關系都是極密切的,每種關系的一方面,稍有變化,就可以影響全體。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有可以影響社會的勢力?!?4,他還對社會問題的產(chǎn)生作了明確的說明: “人類都有極密切的社會關系,有許多種的狀況,有時可以有影響社會的勢力。人的行為有時可以改變全社會的情形。這種影響或改變社會的勢力擴大,足以妨礙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的時候,就成為社會問題”。,5,陶孟和在《北平生活費之分析》一書中,調查了北平手工業(yè)工人家庭結構、家庭消費的方面,試圖從他們的生活狀況分析中找出存在的社會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6,2.孫本文《現(xiàn)代中國社會問題》 1927年,孫本文撰寫出版了《社會問題》一書,該書屬于社會問題整體研究的著作,書中重視人類態(tài)度與社會問題的關系,認為社會態(tài)度的變遷是社會問題的起因,社會態(tài)度的變遷又常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前者為心理因素,后者為文化因素,二者相互影響,便產(chǎn)生了社會問題,其中社會態(tài)度的轉變是社會問題產(chǎn)生的最直接原因。,7,1942年寫成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問題》一書,共4冊,由商務印書館陸續(xù)出齊。 全書分為5編:緒論、家族問題、人口問題、農(nóng)村問題、勞資問題 最后1章為總結。提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原則方法和途徑。,8,全書共探討40個以上的社會問題,作者用社會學的觀點,從整個社會的立場去研究各種社會問題,在分析問題時,堅持團體重于個人,環(huán)境重于遺傳,歷史重于現(xiàn)實的原則。,9,該書立足于中國社會問題的探討,提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8條原則: 1.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中心,近代社會的組織,以國家民族為本位。 2.以國家中心思想為準繩。 3.不背離既定的社會政策。 4.在謀求社會問題解決時,要顧及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益。 5.要考慮到問題的時間性和地方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10,6.解決社會問題要研究問題的起因和社會影響,以免陷入錯誤之中。 7.研究社會問題的解決要治標與治本兩方面兼顧。 8.社會問題的解決并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因為社會問題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出現(xiàn)。 他還提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認為要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正當方法和途徑,必須了解社會問題的癥結。,11,癥結的兩個方面是:客觀的環(huán)境和主觀的人事或心理。 如果是前者,就應該革新社會機構、調整環(huán)境狀態(tài)的失調和提高文化水準;,12,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改變問題當事人的心理,以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養(yǎng)成問題當事人應有的基本態(tài)度,即互諒、互尊、互讓、互相合作,訓練當事人應有的知能與習慣,即增進職業(yè)技能,增進普通知識,改善日常習慣與人生態(tài)度。 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上,他認為應該從法律、教育、經(jīng)濟和社會運動等方面謀求解決。,13,由于時代的局限,孫本文在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時,恰恰忽視了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階級關系與社會問題的關系,而偏重于文化心理的解決。 盡管他在主觀上要治標與治本兼顧解決社會問題,但是在客觀上他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盡管如此,孫本文力圖使社會學中國化,并在理論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其貢獻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14,(二)家庭問題研究,最早的研究著作是1917年嚴恩椿編撰的《家庭進化史》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該書著重討論了中國家庭問題,分析了中國家庭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與歐美家庭狀況的對比中探討了中國家庭組織。,15,1.潘光旦對家庭問題的研究 潘光旦十分重視優(yōu)生學。 他認為對于個人品質和能力的形成,先天遺傳的作用比后天環(huán)境所起的作用更為根本。 依照優(yōu)生原理,他提出了對人口實行區(qū)別生育率,對于民族,不但要講求個人和社會的進步,還必須講求民族的進步。,16,必須注意社會的“兩綱六目”的平衡,兩綱六目達到平衡,社會就健康發(fā)展,反之是病態(tài)的。 1928年,潘光旦的《中國之家庭問題》一書由新月書店印行,他研究家庭問題的重點是優(yōu)生學,該書中仍然堅持其基本觀點。,17,在談到研究家庭問題的動因和原則時,潘認為: 一是家庭為文化社會組織的中心,社會組織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家庭之所以是社會單位,不僅因社會的效用,還有其生物性。 二是家庭是當今社會問題的一大焦點,為我們討論的著眼點,家庭的社會價值是被大家承認的。,18,三是文化為累世積聚的結果,如希望社會改革事業(yè)成功,對于文化的積聚,不能不先加以參考,并加以評估、選擇。對于家庭問題更應如此。 四是要使討論有利于目前的實際情形,就要知道現(xiàn)在關于家庭問題的輿論,促使各界認識參與探討。,19,2.易家鉞的家庭研究,1920年易家鉞翻譯愛爾華特的《家庭問題》。 書中包括的內容為: 家庭的機能、起源、形成; 家庭的歷史發(fā)展; 近代家庭問題; 夫妻間的經(jīng)濟關系;,20,家長、家庭及婚姻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家庭與婦人等。 認為社會問題,一是食的問題,即勞動問題;一是性的問題,即婦人問題。包含這兩個問題的家庭問題不用說就是社會問題中最根本的。,21,又說:“食的問題和性的問題,實為近代家庭動搖的兩大原因;而家庭之動搖,又為近代社會破裂的一大現(xiàn)象;所以要解決社會各種問題,非先從家庭問題解決起不可”。 1920年,易家鉞撰寫《西洋氏族制度研究》,由商務印書館出版。,22,1921年,易家鉞又出版了《西洋家族制度研究》一書。 在書中的思想反映了“五四運動”以后青年人的思想。 1922年又與羅敦偉合著《中國家庭問題》。,23,詛咒中國的家庭制度,主張打破家長制和子女私有的觀念,反對一夫一妻制,提倡“靈肉一致的戀愛”和“同心一體的愛”。 他的關于家庭的“烏托邦”思想,對“五四”以后的青年男女家庭和婚姻觀念產(chǎn)生很深的影響。,24,(三)人口問題研究,1949年以前,中國的人口研究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 1918年以前為人口研究的萌芽時期,主要內容是關于“人滿為患”的爭論。 1918年至抗日戰(zhàn)爭以前是人口學建立、發(fā)展和繁榮時期。,25,1918年陳長蘅的《中國人口論》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一本最早論及我國人口問題的專門著作,也是我國使用統(tǒng)計圖表討論社會問題的第一本書。 人口學界以此書的出版作為中國現(xiàn)代人口學的開端。 20世紀20—30年代是外國人口學研究本土化和發(fā)展的高潮時期。,26,抗日戰(zhàn)爭至新中國成立是人口學繼續(xù)發(fā)展時期??谷諔?zhàn)爭時期,中國的人口學研究受到很大的影響,當時有關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一時期的研究內容主要是: 一是進行大量的人口調查和研究; 二是關于人口政策的討論。,27,從社會學角度對人口進行研究的文章為數(shù)最多,發(fā)表文章的人數(shù)也最多,當時著名的社會學家孫本文、吳景超、李景漢、潘光旦、費孝通、柯象峰、董時進、喬啟明、胡鑒民、言心哲等都曾發(fā)表過有關的論文和專著。 當時人口問題研究只是社會問題研究的焦點之一,人口學還沒有從社會學中獨立出來,可以說這一時期的人口研究是社會學領域的專門化。,28,嚴復是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和進化論來論證人口數(shù)量和質量的關系的。 認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是達到變法圖強,實現(xiàn)自由民主的必有之路。 中國的多妻制、早婚和媒妁的婚姻,會造成“謬種流傳,代復一代”的惡性循環(huán)。 提出強國不在人多而在強種的觀點,提倡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29,章太炎從社會學的角度考察了中國人口、語言、文學、心理、宗教、風俗等方面,對比了不同的社會制度,提出了從政治到經(jīng)濟制度的社會改造設想。 梁啟超在考察歷史的基礎上,認為中國不存在人滿為患問題,提出發(fā)展農(nóng)業(yè)以盡地利的主張,提倡晚婚以提高人口素質。,30,喬啟明認為,調劑人口問題有治標和治本的兩種方法。 移民、提倡實業(yè)和改良實業(yè)為治標的方法,遲婚和節(jié)育才是治本的方法。 他還認為政府應該實行人口統(tǒng)計,向社會宣布結果,以警告大眾。,31,胡鑒民認為,人口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人口、自然環(huán)境與文化是決定社會組織的要素。 人口是社會中最有支配力的活的要素,無論哪一種社會現(xiàn)象要能影響到其他社會現(xiàn)象,必定要經(jīng)過人口這個關鍵。 人口變遷是一切社會變遷的樞紐。,32,從人口學角度來研究中國人口問題的有陳長蘅、許仕廉、陳達和李景漢等人; 從經(jīng)濟學角度研究的有馬寅初; 從優(yōu)生學角度研究的有潘光旦; 從文化角度研究的有孫本文等。,33,關于人口問題的爭論,(一)悲觀主義者 1.陳長蘅《三民主義與人口問題》( 1930年),《中國人口論》( 1918年) 2.陳達、許仕廉、李景漢、吳景超、喬啟明等認為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問題是人口過剩引起的,主張節(jié)育、移民、工業(yè)化、制度改良等措施。,34,(二)樂觀主義者 1.李大釗《戰(zhàn)爭與人口問題》提出科學文明、人定勝天。 2.陳獨秀《馬爾薩斯人口論與中國人口問題》財富私有分配不均根本矛盾。 3.余霖《從山額夫人談到人口問題》帝國主義經(jīng)濟侵略是中國社會問題的原因。,35,(三)民族主義者 1.孫中山“民族主義” 2.孫中山、廖仲愷、文公直等認為中國不存在人滿為患的問題,反對控制人口數(shù)量,主張改造社會制度,改革分配制度。,36,關于節(jié)育的論戰(zhàn),山額夫人,山額夫人北大演講時與胡適、張競生合影,37,山額夫人,美國節(jié)育運動的創(chuàng)始者,曾于1922年和1936年兩次來華宣傳生育節(jié)制理論。 山額夫人的演講對生育節(jié)制直接而公開的宣示,尤其公然進行避孕宣傳,進行節(jié)育方法的指導,在當時算是破天荒的舉動。 她的公開演講打破了傳統(tǒng)習俗的兩大禁忌:一是公開談“性”事;一是“絕子絕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忌諱。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tǒng)性道德和生育觀念的重大挑戰(zhàn)。 民國時期,針對山額夫人的生育節(jié)制論調,持贊成和反對態(tài)度的兩派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生育節(jié)制”大討論。,38,關于生育節(jié)制的四大論戰(zhàn),山額夫人訪華之后,中國知識界從母性自決、新性道德、人口問題、優(yōu)生學等方面,討論生育節(jié)制與婦女解放、性自由、人口控制、民族優(yōu)生的關系,由此引起了生育節(jié)制的四大論戰(zhàn)。 節(jié)育論者把生育節(jié)制與社會改良、國家發(fā)展、民族優(yōu)生、富強救國緊密聯(lián)系起來,提出“優(yōu)生節(jié)育”、“節(jié)育救國”思想。 “優(yōu)生節(jié)育”成為國民政府生育政策的思想基礎。,39,1.陳長蘅的《中國人口論》,長期從事人口問題的研究,倡導以節(jié)育和優(yōu)生為內容的“生育革命”,推廣“自然節(jié)育法”。 主張只有控制人口數(shù)量,保持適度人口,才能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生存和發(fā)展。,40,陳長蘅,陳長蘅 (1888~1987) 中國人口學家、經(jīng)濟學家。字伯修,號建公,四川榮昌人。 191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1928年任中國經(jīng)濟學社常務理事。 30年代參加中國統(tǒng)計學社,曾任重慶朝陽法學院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學財政學教授。 1949年后歷任金華新成初級中學校長,上海文史館館員、人民政府參事、人口學會顧問。 1987年在上海去世。 主要著作有:《中國人口論》 (1918)、《進化之真相》(1919)、《三民主義與人口政策》(1930)。,41,在《中國人口論》一書中認為,一個國家人口不宜過密或過稀,增加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人民與國家都適于生存和發(fā)展。 他明確提出“適中的人口密度”,也就是“人口壓迫降到零點時的密度,是國家種族最適于生存進化的密度”。,42,“在適當?shù)娜丝诿芏戎?,才能夠提高我們國民全體的一般生活標準,而使我們民族永久適于生存?!?在《三民主義與人口政策》一書中主張,“在今日人口已密、人民程度甚低之中國”,應實行生育革命,即節(jié)育和優(yōu)生,從根本上緩解人口的壓力。,43,2.許仕廉的《中國人口問題》,在中國人口的事實和理論方面做了系統(tǒng)深入研究的,首推中國早期人口學界活躍的著名學者許仕廉的《中國人口問題》。 全書包括10個部分:中國人口論調與人口公例,研究中國人口材料與人口增加律問題,中國人口密度問題,生產(chǎn)率與死亡率,中國人口之性比例及年齡分配,中國人口的婚姻狀況及職業(yè)分配,中國人口的遷徙,中國境內的外國僑民,中國人口的品質問題,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方法等。,44,許仕廉,許仕廉,生于1896年。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湖南湘潭人。主要從事社會學、人口學的調查研究與教學工作。留學美國,獲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經(jīng)歷:1924年回國,先后任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教授、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26年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1927年創(chuàng)辦《社會學界》年刊。1928年主持創(chuàng)辦了清河實驗區(qū)。1930年參與籌建中國社會學社。1931年赴美講學,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導師;1933年兼任倫敦社會學會及意大利人口問題研究委員會駐華通訊員??谷諔?zhàn)爭爆發(fā)前夕,赴美定居。,45,認為“社會四要素,即人口、土地、生活程度及社會文明,互有至密切關系,可以從人口測量其他三項,而定該社會生存競爭之價值。故要討論中國一切經(jīng)濟、社會及政治問題,必根本從人口問題入手”。,46,強調種族品質對于社會有重大關系,認為一個要取得競爭的勝利,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 他進一步強調“人口是社會和國家的原料,是文化與財富的生產(chǎn)者,所以要研究各種社會問題、經(jīng)濟問題、政治問題、教育文化問題,必從人口入手”。,47,“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四分之一,中國人口的變遷,與世界大勢有很大的關系,故中國人口問題,不獨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的問題。” 認為,人口問題不僅僅是人口的多少,人口的集中、民族的品質、生產(chǎn)的效率與分配的平均都應包括在內。,48,他主張:“目前救急方法,是提倡殖邊,發(fā)達交通,改良農(nóng)業(yè),振興工商,使人口漸就平均,增加生產(chǎn)效率?!?認為提倡遲婚優(yōu)生運動,提倡平民教育,提倡全世界的生產(chǎn)節(jié)育運動,是緩解人口壓力的根本辦法。,49,3.陳達的《人口問題》和《現(xiàn)代中國人口》,陳達是我國人口普查實驗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國人口研究的權威。 他在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期間,主持進行過多次調查,對勞工問題、人口問題、華僑問題的研究頗有貢獻。,50,陳達,陳達(1892~1975),中國社會學家。又名邦達,字通夫,浙江省余杭吳山鎮(zhèn)(今屬倉前鎮(zhèn))人。 1912~1916年在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學習。 1916~1923年公費保送赴在美國留學深造,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回國后長期執(zhí)教于清華大學。,51,抗日戰(zhàn)爭兼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和清華大學國情普查研究所所長。 1947年至1949年,先后任世界人口學會副會長,國際統(tǒng)計學會會員,太平洋學會會員兼東南亞部負責人。 1952年后,先后在中央財經(jīng)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勞動部勞動干部學校任教授。 1975年1月16日逝世。,52,提出了生存競爭與成績競爭的理論,提倡實行計劃生育,減少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量,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達到民富國強的目的。,53,他從1924年開始講授社會學原理和人口問題課程,逐年增加和修改,編輯而成《人口問題》一書,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作為國立清華大學叢書之一出版。,54,陳達治學嚴謹,實事求是樸實無華。 他最重視數(shù)據(jù),一貫倡導“靠資料立論,用數(shù)據(jù)說話”,反對空洞的理論和說教。 在著作中附有大量的統(tǒng)計表格,如《人口問題》就附表格91個。,55,貫穿全書的是他提出的生存競爭(數(shù)量)和成績競爭(質量)并重的理論,限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量,才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認為,人口數(shù)量和耕地面積、生產(chǎn)水平、生活程度,既互相聯(lián)系又互相影響。,56,“我國立國的基礎,要建立在有職業(yè)、有教育、有愛心的民眾之上,那必須要改良人口的品質。我們應該減少人口的數(shù)量,提高人民的知識?!?主張每對夫婦一般只生一對子女,即實行“對等的更替”原則。,57,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完成了《現(xiàn)代中國人口》一書,他結合國外人口研究資料,與中國的人口問題對比研究。 論述了我國人口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婚姻、家庭、職業(yè)等的內在聯(lián)系,系統(tǒng)地探討了人口政策的有關問題。,58,1946年應邀參加美國普林斯頓大學200年校慶紀念學術討論會,在《美國社會學學報》上全文發(fā)表了他的文章,并印行了單行本,得到各國學者的好評。,59,奧格朋教授(時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在該書的導言中說: “在中國人口學上一本好的著作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現(xiàn)代中國人口》這本書是“一本真正從科學態(tài)度討論中國的書”。,60,1928年世界書局出版了孫本文著的《人口論ABC》。 在書中敘述和分析中國人口、土地、糧食等三項的狀況和問題,提出了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即調劑人口增加和發(fā)展糧食生產(chǎn)。,61,文公直的《中國人口問題》。 認為中國的貧窮不是由于人口增加富源不足,而是因為:國內富源未能利用科學方法盡力開發(fā)、國內封建勢力的摧殘和國外帝國主義的剝削。,62,1934年柯象峰的《現(xiàn)代人口問題》。 觀點: (1)研究人口問題不應只注重純粹生物的與經(jīng)濟的因素,將研究的重心放在人口與食療的調劑上,而應該把中心放在文化上,即如何改進文化環(huán)境,使死亡率降低;,63,(2)應放在如何發(fā)展科學,改良農(nóng)業(yè),開墾荒地,使糧食增加,而不在僅僅于人口過剩的擔憂。 該書收集了戶口調查表和人事登記表22種,中外統(tǒng)計表150種。 是當時一本很好的教科書。,64,(四)勞工問題研究,陳達對勞工問題的研究 1929年他的《中國勞工問題》一書出版,是我國自著研究勞工問題的第一本專著。,65,他認為,我國工界有兩個最重要的問題: 一是勞工的生存競爭,就是關于勞工的工作時間待遇問題,屬于經(jīng)濟性質的; 二是勞工的成績競爭,就是工人除了謀生之外,必須在社會里有些貢獻,應該享有家庭快樂,必須有相當?shù)慕逃头杀U?,屬于社會性質的。,66,他給勞工問題下了一個分析式的定義,認為勞工問題可以分三面研究: 第一關于工人本身的,如生活費,工資,工作時間等。 第二關于資本和勞工兩方的,如勞資爭議,勞工移動,罷工失業(yè)等。 第三關于社會的,如福利設施,工業(yè)和平等。,67,他指出,勞工問題關系到工界、雇主社會和政府等各個方面,與勞工問題關系最為密切的問題是資本和勞工階級,即勞資問題。 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勞資雙方都必須將標準降低在最低限度。,68,他具體分析了解決勞工問題的辦法,認為勞工問題的解決辦法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積極的方法又分治標和治本兩種。 治標法是給工界以謀生的機會。 治本法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工人的生活(生活費、生活狀況);,69,二是制定工廠法和社會保障法,以保證工人的工作條件,并強迫勞資雙方遵守; 三是要研究工人得到什么樣工資才夠謀生的標準,以保證工人對社會作相當貢獻; 四是制定合作制度、失業(yè)保險、科學管理等制度,改善勞資關系,以利勞資合作。,70,但是,他是抱著對工人的同情,在不觸犯資本財產(chǎn)所有權的前提下,提出了改善勞資關系和增進社會發(fā)展的改良辦法,在當時的社會里,很難得到各方面的接受。,71,(五)貧窮問題,1.中國貧窮問題的社會學分析 整體落后的中國社會,貧窮問題是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它包括城市的貧窮和農(nóng)村的貧窮。 城市貧窮問題,不僅僅是城市發(fā)展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工業(yè)和第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極其低下,難以容納更多的就業(yè)人口。,72,既使在城市就業(yè)的人口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長期只能處于溫飽水平,這方面問題早已引起社會學者的注意。 早期的城市調查多集中在城市手工業(yè)者、洋車夫、役工和娼妓等下層就業(yè)階層,他們試圖通過調查找尋出一條解決中國城市貧窮的途徑。,73,如牛鼎鄂在《北平一千二百貧戶之研究》一文中指出: “社會問題之最重要者有五:即貧、罪、娼、弱、愚是也。故任何國家,欲求社會之安寧,生活之完善,則對此五種,靡不有群審之研究,精確之統(tǒng)計,而從事于救濟或預防?!?74,對于中國農(nóng)民的貧窮問題,社會學家們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他們在討論農(nóng)村問題、生計問題、人口問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涉及到農(nóng)民貧窮問題,歷史學、經(jīng)濟學、人口學等學科也從不同的角度對此有所探討。,75,社會學研究者不僅深入社會進行大規(guī)模和全方位的調查活動,了解農(nóng)民生活狀況,寫出了大量的調查報告。 而且在理論上進行分析,提出了許多改革方案,如發(fā)展工商業(yè),吸引農(nóng)民到城市就業(yè),建立健全農(nóng)村管理機構等。,76,2.柯象峰對中國貧窮問題的研究 《中國貧窮問題》一書,1935年由正中書局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研究中國貧窮問題的著作,材料豐富,內容翔實,全書除緒論和結論外,還有貧窮之實況、貧窮之原因、貧窮之防法 3編共12章。,77,作者認為,對于中國貧窮問題的防治,要從治標和治本兩方面著手。 治本方面的措施是,改善自然環(huán)境,采取適當?shù)娜丝谡?,改善社會環(huán)境。 治標方面措施是,進行救濟,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加上科學洗禮,使教養(yǎng)兼施。,78,可以看出,柯象峰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禮記·禮運》中描寫的是一致的,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博施濟眾”,人人相愛,財產(chǎn)公有,平等互助。 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一貫追求的理想社會模式。,79,(六)華僑問題研究,近代以來,由于中國經(jīng)濟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社會動蕩不安,致使大量的國民移居海外。 到20世紀30年代,我國的海外遷民,遍布世界50多個城市,人數(shù)約一千多萬。 他們與我國發(fā)生多方面的關系,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80,陳達不僅在人口和勞工問題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而且是我國研究華僑問題的專家。 1938年寫成《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 該書采用比較研究方式,對華僑社區(qū)、非華僑社區(qū)和南洋華僑社區(qū),進行比較研究。,81,陳達認為,華僑與國內的關系有四個方面: 一是影響著我國家庭經(jīng)濟和國家經(jīng)濟; 二是決定著我國對于華僑應募出國應取的態(tài)度和辦法; 三是遷民常把新知識和經(jīng)驗介紹給我國,影響著我國的現(xiàn)代化; 四是遷民出國還可以減輕人口壓力。,82,-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國 早期 社會問題 研究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93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