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項羽本紀》學案(蘇教選修之《史記選讀》).doc
《語文《項羽本紀》學案(蘇教選修之《史記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語文《項羽本紀》學案(蘇教選修之《史記選讀》).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項羽本紀》學案(教師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字詞句用法。 2、在字里行間對人物進行辯證地認識、評價,砥礪學生自我的人生修養(yǎng); 3、學習《史記》的人物刻畫藝術(shù)。 【課時安排】兩課時 【資料鏈接】 1、項羽其人 項羽(前232-前202),姓項,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領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軍領袖,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中國史上最強武將。是力能舉鼎氣壓萬夫的蓋世豪杰。大澤鄉(xiāng)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后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guān)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quán)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xiàn),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云,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2、前人對項羽的不同評價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贫拍痢额}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北宋王安石《烏江亭》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3、關(guān)于《項羽本紀》 ①《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shù)的高度統(tǒng)一。它猶如一幅逼真?zhèn)魃竦挠⑿坌は癞?,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jié)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②《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cè)面,有機地統(tǒng)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③《項羽本紀》全面記載了項羽生平事業(yè)的興盛衰亡的歷程,其中著重描繪了這個英雄人物短暫而波瀾起伏的四個階段。吳中起兵——事業(yè)的起點;巨鹿之戰(zhàn)——功業(yè)的頂點;鴻門宴———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終點 ④“《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復誦觀,可歌可泣在此數(shù)端耳。”(鄭板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為秦將王翦所戮者() (2)獄掾()(3)力能扛鼎() (4)時不利兮騅不逝()(5)田父紿曰“左”() (6)項王嗔目而叱之()(7)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8)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9)乃自刎而死() (10)舜目蓋重瞳子()( )(11)自矜功伐() (12)豈不謬哉() 答案:(1)l(2)yun(3)gāng(4)zhuī(5)di(6)chēn(7)y(8)chuāng(9)wěn(10)chngtng(11)jīn(12)mi 2、 仔細預習1-3小節(jié),注意重點字詞和句式。 (1)重點字詞補充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抵擋,對抗 以故,事得已 因為 梁以此奇籍: 認為……有奇才 不肯竟學: 完 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 舉起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 統(tǒng)率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隸屬 將卒二萬渡河: 率領 楚兵冠諸侯: 位居第一 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即使 (2)特殊句式 項籍者,下相人也 判斷句 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語后置 與籍避仇于吳中 狀語后置 名聞諸侯 省略句 3、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家世顯赫,名門之后。 第二部分(第2段):才氣過人,不肯竟學,年少志高。 (此處省略部分:吳中起兵。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響應陳勝起兵反秦。) 第三部分(第3段):巨鹿之戰(zhàn),輝煌功業(yè)的頂點。 (此處省略部分:鴻門宴。由于項羽巨鹿之戰(zhàn)吸引了秦軍主力,劉邦得以率先入關(guān),導致鴻門宴上刀光劍影的明爭暗斗。之后他掠宮室殺懷王,長時間的楚漢之爭使項羽的生平、事業(yè)由盛而衰。) 第四部分(第4段):被圍垓下,悲歌別姬。 第五部分(第5段):東城殺敵,最后一戰(zhàn)。 第六部分(第6—8段):烏江自刎與尾聲。 第七部分(第9段):太史公對項羽的評價。 【文本研習】 1、第一段交代了有關(guān)項羽家世的哪些重點信息?對項羽家世的介紹有何寓意? 明確:項羽家世:①世代為楚將。②祖父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為楚將。生為將門虎子,這是項羽興兵起義的資本,是成就英雄霸業(yè)的奠基。②與秦有不共戴天之仇。為項羽以后忠貞不二,志在滅秦,嫉惡如仇,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寫了幾件事?各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與一生功業(yè)的成敗有何聯(lián)系? 明確:兩件。一是少時學情。不想學書.學劍,想學萬人敵的兵法,說明他的豪邁不群的性格特點;而“不肯竟學”,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點。二是觀始皇游。不俗的言論昭示日后的不凡。(少時言語不俗的還有哪些?提示:劉邦見始皇:“大丈夫當如是也?!标悇伲骸巴鹾顚⑾鄬幱蟹N乎?!敝芏鱽恚骸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保┖肋~不群與少年言志體現(xiàn)了項羽除暴安良,建立豐功偉績,成就英雄霸業(yè)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為他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yōu)柔寡斷,拒納良言,錯失良機,大失人心埋下了落敗的種子。 3、巨鹿之戰(zhàn)號稱為項羽最得意之戰(zhàn),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讀后請思考這段文字在敘述的句式、表達方面有何特點?和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何聯(lián)系? 明確:采用了句式短小,鏗鏘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寫出了勢如破竹的氣勢(所向披靡,無人能擋),而且抓住戰(zhàn)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揮才能。文字雖然不多,但項羽勇猛善戰(zhàn)、一往無前的將帥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4、 三個“無不”兩個“莫敢”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側(cè)面烘托。通過眾人的膽怯畏懼側(cè)面烘托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這是項羽功業(yè)的巔峰,展現(xiàn)了他的將帥神威。 【小結(jié)】巨鹿之戰(zhàn)的意義。⑴消滅了秦軍主力,奠定了義軍勝利的基礎。⑵促成了秦王朝內(nèi)部的分裂與瓦解(章邯投降、趙高殺二世、子嬰殺趙高)。⑶轉(zhuǎn)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為劉邦從南路長驅(qū)直入函谷關(guān)創(chuàng)造了條件。 巨鹿之戰(zhàn):項羽最得意之戰(zhàn),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 【鞏固練習】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毋妄言,族矣 (2)又不肯竟學 (3)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 (6)楚兵冠諸侯 (7)無不膝行而前 (8)九戰(zhàn),絕其甬道 (9)諸將皆從壁上觀(10)辟易數(shù)里 (11)騎皆伏曰 (12)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13)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4)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15)乃引“天亡我” 答案:(1)族:名詞活用作動詞,滅族(2)竟:完成(3)陰:暗中;部勒:部署,約束(4)故:緣故;事:事情(5)沉船:使動用法,譯為使船沉沒;破釜甑:使動用法,打破釜甑(使釜甑破)(6)冠:位居第一 (7)膝:名詞用作狀語,用膝行走;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8)九:多次:絕:截斷,斷絕 (9) 壁:營壘(10)辟易:退避(11)伏:敬服(12)于是:在這種情況下(13)西:向西挺進(14)王:使動用法,讓我做王(15)乃:竟然 二、閱讀下列段落,完成問題: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于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冢唬骸拔阃?,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1.下列句中實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 A、又不竟學 竟:完成。 B、毋妄言 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 奇:這里是“認為……出奇”之意。D、皆已憚籍矣 憚:畏懼。 (分析:妄,胡亂) 2.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乃:就 B、略知其意 其:其中的 C、梁以此奇籍 以:因為 D、雖吳中子弟 雖:雖然。 (分析:雖,即使) 3.下列句中加點的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其季父項梁 吾其還也 B、項梁怒之 何厭之有 C、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乃下令 D、梁以此奇籍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 (分析:A他的,表商量語氣 B代詞,提賓標志 C于是 D因為,把) 4.下列對文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項羽的祖父是楚將項燕,他是被秦將王翦殺死的。 B、項羽學書學劍都不成,項梁后教項羽兵法,項羽很高興,終于學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會稽時,項羽竟說:“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與勇氣。 D、項羽的身材、力氣超過一般人,他在吳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B不竟學:沒有學完) 5.翻譯下列句子: (1) 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譯文:他的叔父叫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將領項燕,是被秦國將領王翦所殺的那個人。 (2)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譯文:劍術(shù)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對抗一萬人的本事。 (3) 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譯文:暗中用兵法組織部署賓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們的才能。 (4) 彼可取而代也。 譯文:那個人的帝位可以拿過來替他做。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 仔細預習4-9小節(jié),注意重點字詞和句式。 (1)補充重點字詞注釋 項王軍壁垓下 修筑營壘,即安營扎寨 平明,漢軍乃覺之 天明時分 田父紿曰“左” 欺騙 項王自度不得脫 估計 騎能屬者百余人 跟隨 期山東為三處 約定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籍獨不愧于心乎? 難道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遭受 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率領 何興之暴也! 迅速,突然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夸耀 極力施展 效法,學習 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 治理 然今卒困于此 最終 (2)特殊句式 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 定語后置 騎能屬者百余人 定語后置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判斷句 【文本研習】 1、 比較項羽《垓下歌》與劉邦《大風歌》,各自表現(xiàn)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確:《垓下歌》表現(xiàn)的是項羽面臨絕境之時。地厚天高,卻托身無所,一種憤怒,萬種低回,是一種英雄窮途末路之哭。 《大風歌》是劉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亂,得勝還朝,路途回歸故里的一種張狂之辭,但之中又隱藏著濃濃的恐懼與悲哀。 2、虞姬的和歌,令“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楚漢春秋》記載了虞姬的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試賞析下這首歌。 參考:虞姬之歌,文字極為淺易,,但是卻充滿了真情。先敘說形勢,看似平常得很,“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是對“虞兮虞兮奈若何”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的回答。旗幟鮮明地將自身與項羽的生死聯(lián)在了一起。 《紅樓夢》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的—首《虞姬》:“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hǎi),飲劍何如楚帳中?”這是說,項羽、英布、彭越這些所謂的大英雄,全不如一個虞姬。語出弱女黛玉,所言極是。 3、 “此天之亡我”一句,項羽說了三次,事實真象他說的這樣的嗎?試剖析。 明確:非也。項羽的失敗與其性格有很大的關(guān)系,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yōu)柔寡斷,拒納良言,燒殺搶掠,錯失良機,痛失人心等有很大關(guān)系。項羽此時反復狡辯,正體現(xiàn)了他心死而未平,認輸而不服氣的心理特點。他特意奮力殺敵,予以證明。 (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guān)天也。得失之故,歸之于天,亦惑矣!《阿房宮賦》) 4、此段與巨鹿之戰(zhàn)相比,表現(xiàn)手法有何不同?刻畫了項羽怎樣的形象? 明確:巨鹿之戰(zhàn)用了側(cè)面烘托手法,側(cè)重展現(xiàn)項羽將帥神威形象;本段用了正面描寫手法,側(cè)重展現(xiàn)項羽“心死而意未平,認輸而不服氣”的末路英雄形象。兩場戰(zhàn)爭,作者運用不同手法刻畫了項羽的性格特點。項羽不僅有叱咤風云、勇猛善戰(zhàn)的一面,他還有兒女情長、重情重義的一面。但都展現(xiàn)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 5、結(jié)合前人評價項羽評價的詩歌(《夏日絕句》李清照、《題烏江亭》杜牧、《烏江亭》王安石),談談你認為項羽是否應該自刎?請說明理由。 明確:三位詩人對項羽兵敗自殺態(tài)度各不相同:李清照持贊揚態(tài)度,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她為項羽大唱贊歌,認為好男兒就應該生為人杰,死為鬼雄,項羽不肯后退,寧肯一死,死得好!悲壯慘烈,氣壯山河,英雄無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杜牧持肯定態(tài)度,又對項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項羽自殺是歷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詩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他反駁了杜牧詩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钡挠^點。 6、司馬遷對項羽有怎樣的評價? 明確:作者評論了項羽成功的失敗的原因,表現(xiàn)了褒貶兼?zhèn)鋵嵤虑笫堑墓龖B(tài)度,肯定項羽適應歷史潮流,乘勢消滅暴戾秦族,獲得成功,極贊他的興兵之暴;同時也批判項羽的剛愎自用,只依靠武力,剛愎自用,不知反省的缺點,表現(xiàn)出對項羽這一歷史人物的無限惋惜。 司馬遷并不完全是以成敗論英雄,而是遵從歷史,從實際出發(fā),基本客觀地評價了歷史人物。這是司馬遷的可貴之處,也是成功之處。司馬遷把項羽放入“本紀”來寫,也足見對項羽的贊揚和崇敬。 7、你認為項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性格決定命運 凡是能統(tǒng)一天下營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種非凡的品質(zhì),項羽卻都不具備。其一,斬釘截鐵,當斷則斷。 其二,仁慈之心,擇時棄之。 其三,深思熟慮,智勇過人。 小結(jié)項羽人物形象:項羽是農(nóng)民起義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戰(zhàn),叱咤風云,力拔山、氣蓋世,聲名顯赫一時,但也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暴虎馮河的匹夫,特別是秦王朝被滅后,他目光短淺,策略失誤,加之燒殺搶掠,逐漸喪失民心。他既是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又有兒女情長(項王別姬);既仁愛惻隱(思民苦),又殘暴無情(坑殺戰(zhàn)俘,火燒咸陽);既義重如山(與部下同甘苦,財共享),又吝嗇小氣(官印遲遲不分給功臣);有時果毅決斷(殺宋義自立),有時又優(yōu)柔寡斷(鴻門宴)??傊?,司馬遷巧妙運用多種手法把項羽性格中的各個側(cè)面,有機地統(tǒng)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中,不虛美,不隱惡,既有深刻的撻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探究】 司馬遷不可能接觸到項羽,很多材料是他的聽說,但是有些材料是無法獲取的,就需要合理推測和具體想象,試分析本文中哪些材料是屬于能知道的?哪些材料是屬于推測和想象的?再說說這給我們寫人物有怎樣的啟發(fā)? 結(jié)局是知道的,過程有大量的推測和想象;大事情是可以知道的,對話和細節(jié)是推測和想象的,外在的材料可能是知道的,內(nèi)心的活動是推測和想象的。具體到本文,項羽看到秦始皇和他叔叔項梁的對話,很可能是作者切合主人翁的個性的合理想象;再如“巨鹿之戰(zhàn)”后,諸侯見項羽,非常懼怕他“莫敢仰視”是事實,但“無不膝行而前,”卻是合理夸張,這樣的夸張文章里還有多處,但這些夸張卻產(chǎn)生了極強的藝術(shù)效果;四面楚歌后項羽的心理活動以及“霸王別姬”的唱和想象的成分就更大。有了這些推測和想象,人物的性格更豐富,人物的形象更生動,故事的敘述更精彩,藝術(shù)感染力更強盛,所以寫人物一定要寫出個性,寫故事一定要寫出波瀾。這樣看來,《史記》的人物傳記已經(jīng)有了小說的雛形。 這也啟發(fā)我們,在寫人物時,一定要有合理的推測和想象,寫到人物心靈深處,寫出人性,突出人“情”,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豐富,使故事更精彩。 【鞏固練習】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 項王軍壁垓下 修筑營壘 2. 平明,漢軍乃覺之 才 3. 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跟隨 4. 期山東為三處 約定 5.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雖然 土地方圓 稱王 6.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縱使 難道 7.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回頭 你 8.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懸賞征求 封邑 恩德 9. 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 難道 為什么 迅速,突然 10.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夸耀 極力施展 效法 二、解釋下列虛詞 1、以: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用來 ) 以故,事得已。 (因為 ) 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用 )(憑借) 梁以此奇籍 ( 因為 ) 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來 ) 故以魯周公禮葬項王谷城 ( 用 ) 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 率領) 2、乃: 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于是 )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 只,僅 )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竟然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你的 ) 魯父兄乃降 ( 才 ) 三、完成下列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B) A.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 (示) B.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 C.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徭) D.乘埶起隴畝之中 (勢)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C) A、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騎兵)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騎兵) B、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率領) 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率領) C、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希望) 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愿意) D、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看) 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看)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古今相同的一項是 (A) A.項梁怒之。籍日:“書足以記名姓而已?!保ㄗ銐蛴脕恚? B.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緣故,事情) C.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流寓在當?shù)氐目兔瘢? D.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山的東面) 4、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D) A、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被)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做,擔任) B、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用) 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來) C、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雖然) 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即使) D、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為什么) 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為什么) 5、解釋下列成語 (1)力能扛鼎: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2)破釜沉舟: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3)作壁上觀: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zhàn),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 (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6、翻譯下列句子: (1)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譯文:江東雖然小,土地方圓千里,民眾幾十萬人,也足夠用來稱王了。希望大王趕快渡江。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譯文:然而今天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 (3)天之亡我,我渡何為? 譯文: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江干什么? (4)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 譯文:項羽莫非是舜的后代子孫嗎?不然為什么他興盛得這么迅疾呢! (5)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 譯文:自己夸耀功勞,施展自己的聰明,獨斷專行而不效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yè),可以用武力征服來治理天下。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蔡澤者,燕人也。游學于諸侯小大甚眾,不遇。蔡澤見逐于趙,而入韓、魏。聞應侯①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應侯內(nèi)慚,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應侯聞之,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嘗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主圣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吳;申生孝,而晉國亂。何也? 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舊故,孰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應侯曰:“未知何如也?!辈虧稍唬骸爸鞴逃H忠臣,不過秦孝、越王、楚悼。而君之祿位貴盛,私家之富過于三子,而身不退,竊為君危之。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夫商君為孝公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白起率數(shù)萬之師,使秦有帝業(yè),功已成矣,賜死于杜郵。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種為越王成霸功,勾踐終拮②而殺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禍至于此。今君相秦,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君之功極矣。如是不退,則商君、白公、吳起、大夫種是也。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與以禍終哉!”應侯曰:“善,”乃延入坐,為上客。 后數(shù)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蔡澤,其人辯士。臣之見人甚眾,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 (節(jié)選自《史記蔡澤列傳》) [注]①“應侯”即范雎。②拮,或作“掊”,賜劍死。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應侯因讓之曰讓:責備 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 C.乃延入坐,為上客延:延請 D.應侯遂稱篤篤:深厚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 ②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頸 B、①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 ②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先移兵擊之 C、①夫商君為孝公立威諸侯 ②公為我獻之 D、①功已成矣,賜死于杜郵 ②得復見將軍于此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蔡澤善抓機遇和范雎不識物盛則衰道理的一組是() A、應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應侯內(nèi)慚,乃西入秦;君之祿位貴盛,私家之富過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 C、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商君為孝公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D、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讓賢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蔡澤聽說范雎舉薦的人犯了重罪,馬上意識到正在鼎盛時期的范雎已開始有了隱患。深明盛極則衰道理的他,知道自己說服權(quán)臣、飛黃騰達的機會終于來臨。 B、蔡澤公開揚言要奪范雎的相位,且與范雎見面時態(tài)度傲慢,顯得恃才傲物;范雎本對蔡澤一肚子惱火,但為其辯才所折服,最終舉薦了蔡澤,顯示出其愛才的大度。 C、蔡澤極為善辯,雄辯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種人物、事件隨手拈來,他列舉商君、白公、吳起、大夫種的遭遇,目的是要范雎認清盛極則衰的道理,從而主動讓出相位。 D、秦昭王初次召見蔡澤就很賞識他的謀劃、談吐,加上應侯始終推托有病,昭王就免掉了范雎的相國官職,任命蔡澤擔任秦國相國。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游學于諸侯小大甚眾,不遇。 譯文: (2)子嘗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 譯文: (3)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 譯文: 【答案】1、D(篤:病重)2、B(A.兩個“以”都解釋為“在”;B.笫①句“而”字表順承關(guān)系,第②句“而”字表假設關(guān)系;C.兩個“為”都解釋為“替”;D.兩個“于”都解釋為“在”)4、A 5、B(錯在“顯示愛才的大度”)5、(1)(蔡澤)四處游學向許多大小諸侯求官,但沒有人賞識。(2)先生曾經(jīng)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的相國,難道有這樣的事嗎?(3)秦昭王召見他,與他談話,非常喜歡他,讓他做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項羽本紀 史記選讀 語文 項羽 本紀 選修 史記 選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9851940.html